投3万把共享雨伞,一把没找回!负责人:这是我们想要的

亚太日报

text

此前,南昌惊现3万把共享雨伞的消息,也算是在南昌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如今时隔半个多月,记者却发现南昌已“一伞难觅”,而共享雨伞负责人却表示:这是他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3万把共享雨伞不见踪迹

6月15日,南昌市八一大道、北京西路等繁华地段的公交站台和地铁站点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总计3万把。只要下载一个APP,注册后缴纳19元的押金,并支付相关费用,就能借走一把伞,使用收费是半小时0.5元。

颜色亮丽的彩虹共享雨伞一投入就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一时成了市民的讨论热点。

7月3日,记者来到南昌多个共享雨伞投放点查看,发现整个南昌城共享雨伞已“一伞难觅”,完全没了踪影。在旁边开店的店主告诉记者:“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都不见了,全被拿回家了。”

共享雨伞负责人:是我们想要的

3万把共享雨伞半个月内全城一伞难觅,共享雨伞似乎成了市民素质的照妖镜。

记者随后致电了共享雨伞负责人赵书平,面对如此境况,赵书平却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

记者大跌眼镜,赵书平解释道“我们现在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南昌等11个城市投放了共享雨伞,每个城市几乎都出现了“一伞难觅”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我们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共享”变“私享”,企业淡定

有不少网友认为,带着“共享”头衔的物品,都会考验一个城市居民素质,因为确实有一小部分市民,会喜欢将“共享”变为“占为己有”,这一点在共享雨伞上可谓体现的淋漓极致。

据《劳动报》报道,6月初,OTO共享雨伞在上海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费、不设密码的“三无”雨伞,结果雨伞全部遗失。6月中旬,又是100把,结果遗失率再次接近“百分百”。

据桂林晚报报道,共享e伞于6月16日正式登陆桂林,首批投放量达到2万把。不过仅仅半个月,刚露了一个小脸,共享雨伞就陷入了无伞可借的尴尬。

“可能大家逐渐了解其中门道,纷纷将雨伞带回家了。”市民高先生表示,共享雨伞只要使用一次,记住密码后,就可以带回家永久使用了。“当共享雨伞出现时,我还跟同事开玩笑说,赶紧将伞带回家,不然后面就没伞了,果不其然,现在街头一把雨伞也不见了。”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6月15日投放了3万把共享雨伞的南昌,到7月3日全城已经“一伞难觅”。

共享雨伞变“私享”,网友愤愤不平,但共享雨伞企业却显得很平静。

赵书平表示,他们进驻的每个城市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雨伞投放体量还不够大,才造成无法共享的局面。当雨伞像共享单车一样全城铺开时,估计就不会遇到无法共享这样的问题了。

他表示,共享经济出现后,正如共享单车的投放,许多人也面临不能让共享单车变“私享”的道德包袱,而在共享雨伞上,投放方是欢迎市民和商家将伞带回家或店铺中的,供家人和顾客使用,“私享的状况是短暂存在的,不需要有道德包袱”。

已有城市盈利,未来等BAT接盘?

雨伞被私占,企业却一反常态的淡定,不少网友质疑这是企业盈利的一种手段。

在评论“南昌3万把共享雨伞难觅踪迹”时,网友@逆行的行者表示:“押金19元,成本9.9,瞬间卖了3万把雨伞!赚大了!”

小编注意到,网友提到的共享雨伞是共享e伞。据了解,共享e伞押金19元,最少充值9元便可以自由借伞,价格为0.5元/半小时。不过,由于押金和充值金额都可以退,这就意味着,市民最少只要花费0.5元,记住密码后就可以永久使用这把雨伞了,而根据共享e伞创始人介绍,一把伞的制作成本和运营成本加起来超过90元。

因此,网友这样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那么,共享雨伞企业到底怎么赢利呢?

“春笋”创始人李永秋表示,雨伞相较于单车和充电宝,低成本而不低频,可覆盖室内室外双场景,可通过雨伞租赁广告收入、雨伞定制、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

赵书平说,共享雨伞的收入来源包括押金和充值金额,可以进行二次理财。此外,目前共享e伞是需要下载客户端使用的,未来还可以利用伞面、APP客户端投放广告,当注册人数达到一定量,还可再进行其他商业项目运作。

同时,赵书平表示,“在投放的11个城市中投放最早的广州、深圳、福州已开始盈利。”

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认为,押金是这些共享经济企业看中的盈利点之一,“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让他们不担心物品损毁、不还等问题。比如共享单车,只要一辆单车有5个人缴纳押金,就够了买车的成本。然后再把这些长期沉淀的押金用作理财,即可获得盈利。至于共享物品使用的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这些项目的发展模式非常相似,都是寻找最后的“接盘”者。先是一批天使投资人入局,接着期待BAT等巨头进入接盘。这些项目的发展模式也很类似,都是先疯狂烧钱培养用户习惯,抢占市场,最后利用资本的力量迅速实现垄断或者寡头垄断。

根据铅笔道的统计,共享雨伞现有10余个玩家,只有5家获得过融资,且均为天使轮。相比于共享单车及共享充电宝的热情追捧,资本对于共享雨伞相对冷静。

不过,共享雨伞的大幅扩张仍在继续,赵书平表示,他们的前期目标是全国投放200万把,争取注册人数500万人次。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