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卖了“镉大米”,别让民众猜

新京报网

text

据新京报报道,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近日曝光一起镉超标大米事件,重达99.425吨的“镉大米”被销毁。经溯源,该批“镉大米”来自湖南益阳市。4月24日,益阳市回应称,已对涉事的7家企业立案调查。

涉事的具体是哪7家企业?大米为何出现镉超标?是否还有其他镉大米流向市场?……随着案件浮出水面,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4月26日,当地有关方面对此称,“调查具体情况目前尚未得知,有进展将及时向外公布。”

镇雄监管部门检测米线时发现“镉大米”线索,顺藤摸瓜展开调查;益阳方面也及时介入,锁定相关企业,追溯毒大米源头……应该说,对于此次“镉大米”重现市场事件,两地相关部门的处理还是非常明快和果断的。

但两地没有第一时间公布“镉大米”的涉事生产企业、品牌以及生产批次,这也跟公众期望的结果稍有出入。

益阳官方对“涉事企业名称”等问题回应称,等调查有进展将及时向外公布。这原则上没问题,也体现了审慎态度。但考虑到“镉大米”流通关乎公众餐桌安全,当地通报或许可以更“及时”些,不必等到调查有进一步进展才披露,现在就可以及早“吹哨”。

这并非无谓的要求。在这事上,若消费者没有及早得到警示,他们可能就还会继续食用市场上已经售出、还未被收缴的“镉大米”。

以镇雄为例,收缴近百吨“镉大米”并已销毁,确实挺有力度,当地市场上是否仍有“镉大米”的残余,也需要更多信息披露。

对益阳方面而言,更是如此。7家涉案企业,生产的“镉大米”数量肯定不小,销售的地区是否真的只有目前曝出的镇雄一地,也让人心存疑虑。及早公布其名称,也能让其他地方民众有所警觉。

说到底,那边“镉大米”有可能依然在市场流通,这边监管部门信息公开的动作也宜跟上趟,以免仍有“镉大米”趁着立案调查的间歇流入民众餐桌。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属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重点公开”项目。显而易见,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信息公开不仅不能打折扣,而且理当与时间赛跑。这样才能提醒民众尽早采取措施,避开问题食品带来的健康危害。

事实上,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日常抽检和查处中发现问题食品,相关的信息公布都不够充分:只公布问题食品本身的情况,却不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产单位及销售单位等关键信息。

这样的选择性公布,变相保护了那些违法企业,却也伤害了公众和其他合法企业。由于不知道涉事企业信息,民众很容易对涉事地方食品品牌和行业都产生不信任,最终的结果,是当地整个行业为少数企业的行为背黑锅,可能将对整个产业造成重创。

鉴于此,从镇雄到益阳两地监管部门在查处“镉大米”的同时,也宜同步公布被查“镉大米”的详细信息。无论是为了捍卫公众健康安全,还是为了保护守法企业的利益,“镉大米”查处信息的公布都是越及时越好,越详细越好。

食品安全治理,需要的是政府和民众的“共治”,铁腕查处和信息透明,两者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