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一國兩制”用好了能出大成果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澳門記者趙衛 李凱】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近來非常忙碌,主持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揭牌儀式,主辦“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會議,成立澳門環境研究院,發佈澳門經濟民生五大指數……“澳門是個好地方。談起這些開創性工作,劉良提高嗓音,興奮溢於言表,“澳門回歸後,‘一國兩制’是大優勢,用得好,能做出大影響、大成果。

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是劉良也是澳門科大引以自豪的兩個科研項目,前者是國家在教育機構中唯一的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後者是作為中國科學院首個在境外設立的夥伴重點實驗室,開創了內地和港澳科學家在深空探測科技領域中緊密合作的先河,令澳科大“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國家探月工程乃至未來的深空探測工程科學數據在深化應用上的研究。

在位於氹仔的澳科大校長辦公室裏,劉良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今年57歲的劉良是三年前受聘澳科大的。此前,他在40歲時出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2000年作為香港“輸入內地優秀人才計劃首批人才前往香港浸會大學工作,創立中醫藥學院,成為該院奠基院長。2011年,劉良到澳科大工作,2013年1月起,接任校長,同時兼任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良認為,回歸15年來,澳門在科技、文化、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做了比過去一百年還要多的事。其中,在教育、科技領域的變化,是“澳門回歸以來取得成就的重要代表。

這些成就包括:澳門社群的整體素質與回歸前相比有明顯提高,知識水準不斷優化、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體系,並以此為龍頭,帶動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的大發展;有了更多的科研平臺,雖然與內地、海外相比體量不大,但重質重量。“這為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澳門1999年底回歸祖國,澳科大翌年建校,是一個伴隨著澳門特區一起成長的、僅有14年曆史的大學,和特區一樣,生機勃勃、活力充沛。目前,他是澳門在校學生最多的大學,人數超過1萬名。

劉良介紹說,澳科大雖然年輕,但在國家和特區政府的支持下,與時俱進、迅速發展成為澳門辦學規模最大的應用型綜合大學,是兩岸四地最年輕的百強大學。

特別是2011年,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澳科大,為學校贏得了極高的學術美譽。經過三年建設,實驗室已進入學術發展期,實驗室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分析檢測儀器;僅近一年就在國際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94篇;實驗室的科研成果在海外獲得了25項創新專利授權。目前,世界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常設機構秘書處等設在了澳科大。

2013年,劉良率領的實驗室研究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港澳地區學者在中醫藥研究領域中首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劉良說:“這對年輕的澳科大以及所有年輕的澳門科技工作者是個激勵。

近年來,澳門特區政府為了改變經濟過於倚重博彩業的狀況,提出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發展澳門中醫藥產業。劉良對此表示贊成,認為澳門具有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基礎,尤其是澳門與廣東在橫琴合作建立中醫藥產業園極具發展潛力。

他表示,澳科大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後將以中藥品質和創新藥物研究為兩大學術發展方向,圍繞理論、技術、方法、標準和藥物,大力開展多學科結合的創新性研究,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並加強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多家內地高校以及國外醫院、研究機構的合作,開展臨床和技術結合研究合作,創新合作平臺和技術。

在內地與港澳都工作、創業過的劉良對“一國兩制的優越性體會尤深。他由衷地感嘆說“澳門是個好地方,“可以安安靜靜地做事做人。澳門對內,背靠祖國內地,又有中華文化的沉澱;對外,是中西交融之地,也是交流平臺,可以在多元文化的集成中,激發創造的想像力、潛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用好‘一國兩制’大政策。

劉良從16歲開始當“赤腳醫生,本來想學西醫的他陰差陽錯地考上了中醫專業,從此與中醫藥結下不解之緣。工作後,無論是在廣州還是在香港、澳門,他依然堅持每週出診,他笑說“一般是澳門人到香港治病,但我來澳門後,帶來了許多找我的香港病人。談到醫生、校長、科研工作者三者之於他的關係時,劉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醫生是職業,校長是責任,研究是興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