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巴黎遭遇造成129人死亡的“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後,法國在第一時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全歐緊急追捕恐襲嫌疑人。但這一嚴重恐怖襲擊帶來的影響並不會止步於這一層面,新華國際客戶端來為您分析它可能給世界局勢帶來的四大轉型。
法國安全政策更積極?
這一襲擊是法國近一年來發生的第三起襲擊事件。1月7日,諷刺漫畫雜志《沙爾利周刊》位於巴黎的總部遭武裝人員襲擊,造成至少12人死亡;8月,一名武裝人員攜槍支企圖在高速列車上發動襲擊,遭車上乘客制伏。但這兩起事件之後,巴黎襲擊仍然發生,不少評論人士認為,法方的安保存在漏洞、反恐措施不夠有力。
襲擊發生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宣布法國本土和科西嘉島進入緊急狀態,允許禁止人員流動並設立安全保護區域,恢複實施邊境管控。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地區安全措施全面升級,調集1500名士兵加強安保,安全機構可對有危險行為者實施軟禁,臨時關閉演出和會議場所以及行使行政搜查權。
加強自身安保的同時,法國還可能加大在敘利亞等地對認領巴黎襲擊事件的“伊斯蘭國”(IS)打擊力度。目前法國有12架戰機在參與對IS的空襲。襲擊發生前,法國已宣布,其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將重返海灣,協助美國打擊IS。相關新聞報道稱,“戴高樂”號18日就將啟程。在今年2月至4月,這艘航母曾被派到海灣,每天大約起降15至20架次的戰機。
在緊急內閣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奧朗德說:“面對戰爭行為,國家必須采取適當行動。對‘伊斯蘭國’,法國將毫不憐憫。”不少評論家將這一表態解讀為法國將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安全反恐政策。
美俄角力轉合作?
由於IS控制著敘利亞大片地區,而美國與俄羅斯對敘利亞局勢又有不同看法,雙方對敘利亞下一步怎麼走,尤其是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去留一直有分歧。但在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請求開始空襲IS之後,美俄雙方都表露出了一定的合作意願。
巴黎襲擊之後,美俄雙方能否由角力轉為合作更為受人關注。第二次敘利亞問題外長會議14日在維也納舉行,各方就敘利亞政治進程時間表達成共識。
也許與巴黎襲擊有關,各方商定,今年12月,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應拿出一份能參與敘利亞政治進程的反對派組織的名單。另外,各方還將與約旦一起,確定哪些組織和個人應該歸入恐怖組織之列。
如果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能由角力轉為合作,俄羅斯在烏克蘭等問題上受到的壓力可能會減輕,但鑒於美俄在眾多問題上的立場觀點不同,雙方即便在敘利亞問題上開展合作,其程度也很有限。
打擊IS加大投入?
在巴黎襲擊之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安全問題專家布魯斯·裏德爾評論說,這次襲擊可以說是“分水嶺式”的事件。在此之前,人們會爭論“伊斯蘭國”是否會將其注意力集中在地區內,而不會向全球範圍內擴張,但在這次襲擊之後,這一爭論基本可以結束了。
眼下美國國內對於加大對IS打擊力度的壓力正在不斷變大。民主黨的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資深成員戴安·範思坦說,奧巴馬以空襲為主的打擊IS策略顯然“不足以保護我們自己和盟友”。她說,既然IS在向外擴張,美國就應加大打擊力度,讓他們自顧不暇。此外,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裏也在民主黨預選辯論中說,“遏制”對IS無效,必須將其擊敗。
美國媒體報道說,美方已經在與盟友協調,加大打擊IS力度,英國首相卡梅倫也有意加大對IS的空襲力度,目前仍在同議會協調立場。
歐洲難民政策要收緊?
根據法國官方發布的消息,巴黎襲擊至少一名襲擊者10月份以敘利亞難民的身份入境。希臘方面則正在應法方要求核實10名嫌疑人的身份,其中1人已被證實在10月3日進入希臘,並被按歐盟的規定登記為敘利亞難民。希臘方面已表示將更為仔細地核實尋求避難者身份。
這一消息立刻在歐洲引發關於難民問題的爭論,尤其在德國,官方已宣布延長對邊境管控措施,但默克爾仍表示,這一襲擊不會改變德國的難民政策。
不過觀察家們留意到,歐洲對於難民的民意開始發生變化。一兩個月前,新聞報道中全是難民們受到熱情迎接的報道,但最近與“難民”連在一起的詞是“危機”。德國等國的政治家們也收到大量民眾關於難民湧入的抗議郵件。就算歐洲難民政策短期內不會變,但各類管控措施將更為嚴格卻已基本可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