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考虑重返TPP,现在又说愿意重返“巴黎协定”,特朗普的反复世界该怎么理解?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安峥

“‘美国第一’不意味着‘美国孤立’”,上周,戴着美国国旗领针的总统特朗普在达沃斯论坛演讲台前一脸认真地说。美国《时代》周刊称,他仿佛丢下武器当起了全球主义者。

1月28日,特朗普再次释放“回归”信号。他在当天播出的采访节目中表示,美国愿意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但前提是达成“完全不同的协议”。

英国《卫报》指出,尽管特朗普在采访中仍将协议形容为“可怕”、“糟糕”、“美国的灾难”,但他表示,美国可能会找到重返途径。“我愿意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吗?当然,我愿意。但前提必须是对美国有利……那必须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协议。”

其实,这并不是特朗普首次透露重返意愿,1月11日,他在与挪威首相索尔贝格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可以想象我们会重返该协定。我非常关注环境问题。”

对此,美国石英财经网刊文称,作为总统,特朗普以观点反复无常著称,不难理解他会被顾问或外国政要的另一种观点“说服”。不过,也有评论认为,此言出自一位对气候变化不屑一顾、一心想击溃美国环保局、捍卫重污染企业的总统之口,确实非同寻常。

无独有偶。“说走就走”1年后,特朗普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问题上出现了相同程度的反复。上周,他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如果美国能够得到一个“总体上更好的”协定,那么他将考虑重返TPP。

这和去年咄咄逼人的“退群”姿态形成鲜明反差。它是特朗普就任第一周签署的首份行政命令;去年11月出访亚洲时,他依然不打算重返。尽管《金融时报》称,美国许多贸易和外交政策专家认为,宣布退出TPP是特朗普的战略错误。

有评论称,这是靠“美国第一”口号上台的特朗普在对世界“服软”。美国Politico网站则认为,“正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或许只是“昙花一现”。他在达沃斯的演讲稿由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起草;演讲前,经济团队再三嘱咐他冷静平和地完成发言。然而,进入提问环节他便原形毕露——又开始用大家熟悉的夸张且不连贯的措辞侃侃而谈,正中对美国持悲观态度者下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应该从“不变”和“变”的两重视角看待特朗普的表态。

首先,从本质上说,特朗普强调的“美国利益”这条标准一直没变,无论是当初“退出”,还是现在说“有条件重返”。针对TPP和《巴黎气候协定》,他都划出“重新谈判、对美有利”两条门槛。“可见,这也是利益优先、‘美国第一’的逻辑延伸,希望借调整美国的经济安排和国际责任结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刁大明说。其二,必须承认,随着形势变化,特朗普不得不对自己的政策进行重新解释。“他表明‘美国不孤立’、‘美国不反全球化’的立场,也是希望将带有自己色彩的理念与共和党基本盘能接受的传统外交路径和理念相嵌相融,”刁大明说。

“特朗普正在逐渐向共和党建制派转向,”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指出,“事实证明,他上台后推行的这两项以退为进、谋求美国利益的策略已经失效。”特朗普一度以为,世界离不开美国。然而,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其他11国已完成新版TPP的谈判;气候变化协定也在欧洲和中国的推动下继续执行。与此同时,美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因为特朗普的“任性”决定面临损伤。

“过去一年,虽然美欧关系、亚太同盟因为地区结构性矛盾(如乌克兰问题、朝核问题等)仍保持着整体稳定,但与以往相比,盟友间在伊核协议、巴黎协定等问题上分歧不断,同盟体系和西方世界已呈现离心倾向加重的微妙状态”,刁大明指出。《时代》周刊认为,“美国第一”正在削弱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从1945年到2017年,‘美国的世纪’是否真的会在72年时间里结束?这个问题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却有一位美国总统,以让国家再次伟大的名义,放弃了自二战以来美国设计、倡导和掌控了几代人的全球架构。在他‘美国第一’的就职演说中,以及此后的每一次重要演讲中,他都把世界形容为美国最大的敌人——无情的盟友、伪装成移民的恐怖分子和吃着我们午餐的东亚人,”《时代》记者卡尔·维克写道,特朗普需要明白,要让美国成为世界的灯塔,而不是篝火。

专家认为,在TPP和气候变化协定这两个“圈子”里,美国要想再次成为“灯塔”难度很大。新版TPP已经进入等待各国立法机构审批阶段,不会依据特朗普的意志而改变。尽管此前只是冻结而非删除美国寻求的条款,但美国显然来不及在3月各国签约前塑造一份“对美国更友好”的协定。现成的《巴黎气候协定》,情况更是如此。

《华盛顿邮报》曾评论称,外界对特朗普最常见的批评是他出尔反尔、没有政策稳定性。但在特朗普看来,所谓“政策”就是对外摊底,只会自损优势。因此,他更喜欢没有政策、伸缩自如的状态。不知现在,这位“交易大师”是否还对自己的“策略”选择抱有足够自信。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