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內的奢侈品店內顧客稀少。 亞太日報實習記者 郭啟晨攝。
【亞太日報記者李夢歌、朱藝、那驍 實習記者申家琪】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一路下滑,即便3000余間商戶聯手推出“全港購物節”,以大規模促銷吸引內地遊客,零售業大幅滑落的情況並未改善。酷暑當頭,香港的零售業卻在經歷著一場寒冬。
奢侈品:銷量下跌****不減租或考慮縮減店面
法國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腕表部門負責人Jean-Claude Biver8月3日稱,出於租金成本高及客流量下降的考慮,集團麾下最大手錶品牌泰格豪雅(Tag Heuer)計劃關閉其在铜锣湾罗素街的一家直營店。匯集了眾多國際大牌的罗素街曾在2013年成为全球租金最高的奢侈品购物街之一。
匯集了眾多國際大牌的罗素街曾在2013年成为全球租金最高的奢侈品购物街之一。 資料圖片。
英國奢侈品集團巴寶莉(Burberry)2015/2016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快報顯示,香港“持續充滿挑戰性的奢侈品市場環境”使該地區可比銷售額進一步走弱,呈兩位數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可比銷售額呈低個位數增長。
巴寶莉首席財務官 Carol Fairweather表示,香港和澳門市場占巴寶莉總銷售額的一成,其中以中國內地旅遊者為主的遊客群體,貢獻了香港市場銷售額的八成。但現在情況變了,香港購物環境的變化,以及人民幣兌歐元走強,驅使內地遊客轉向歐洲或者亞洲其他地區旅遊。
中國內地遊客減少令奢侈品需求急跌,進駐香港的各大國際名牌店鋪已吃不消高昂租金。擁有古馳(Gucci)、聖羅蘭(Saint Laurent)等多個奢侈品牌的法國開雲集團(Kering Group)財務總監杜普萊克斯在業績發布分析會議上說,若香港商鋪租金不下調,該集團可能會關閉部分店面。
店員:內地遊客整體減少
香港政府統計處6月發佈的“零售業銷貨額按月統計調查”顯示,與2014年同期比較,2015年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1.6%。
就機構單位數目及僱用人數而言,零售業是香港最大的服務行業之一。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2013年香港零售業的銷售額增加了約911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3%。但零售業銷售在2014年轉弱,主要原因是與上年較高的基數相比,奢侈品的銷售顯著下跌。
羅素街開業未滿一年的普拉達(Prada)專賣店。亞太日報實習記者 郭啟晨攝。
亞太日報記者日前來到位於香港銅鑼灣羅素街開業未滿一年的普拉達(Prada)專賣店,發現新門店內顧客寥寥。店員趙先生說,因為沒有比較,所以不知道其他同類商鋪是否也是相同情況。“整個香港自去年10月開始,內地遊客明顯變少。此前Prada發佈打折信息也鮮有遊客問津。”
華倫天奴(Valentino)尖沙咀海港城分店店員說,確實感受到內地遊客量整體減少,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將近一年,但店內的銷售額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原先客流量大,買的人並不多;現在客流量有所下降,但願意買的還是會來買。”
奢侈品銷售遇冷將零售業帶入寒冬。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 2015年6月,香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了一成以上,而百貨公司貨品以及藥物/化妝品銷貨價值分別下跌 3.3%及 4.2%。
香港地標性購物點之一的銅鑼灣崇光百貨,上半年平均每天客流量減少6100人次。 資料圖片。
在香港零售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香港地標性購物點之一的銅鑼灣崇光百貨的客流量也隨之減少。崇光百貨的東家利福國際8月3日公佈半年業績,指每天客流量減少6100人次至78500人次,跌幅達到7.2%。客流量的減少也令銅鑼灣崇光百貨的同店銷售進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該店同店銷售下滑1.4%,而2014年上半年,該店同店銷售增長5%。
旅行社:赴港購物團轉向日韓及歐洲
“赴港旅行團的數量從去年開始一直在下降,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先是因非法‘占中’活動造成的混亂,隨後反‘水客’問題造成的矛盾升級,以及今年上半年簽證政策的調整,都對赴港旅行產生影響。”內地某旅行社負責人許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
香港旅遊業網數據顯示,2015年6月到港遊客達4361228人,與同時期上一年度相比下跌2.9%,其中中國內地遊客人數占到總人數的7成以上,但與上一年度同時期相比人數同樣下跌,跌幅達1.8%。
中國遊客在倫敦奢侈品百貨公司內購物。 資料圖片。
旅行社負責人還說,由於近期對香港旅遊質量問題的頻頻曝光,如不購物導遊會謾罵客人等,遊客逐漸對香港購物旅遊心存戒心。此外“很多以前赴港的購物團,現在都開始轉向日本、韓國甚至歐洲,遊客對赴港旅遊持矜持態度。”
旅遊業的不景氣,對香港零售業特別是奢侈品的銷售造成嚴重打擊。香港旅遊業網的資料顯示,2014年全年訪港遊客人數與2013年相比,入境不過夜的旅客同比增長了17.2%,這一數字的變化不僅拉低了酒店收入,與此同時,香港的珠寶首飾、鐘錶、奢侈品銷售額跌幅也很明顯。
“只便宜個匯率”購物天堂優勢不再?
儘管香港奢侈品市場的繁榮度不如從前,滙豐銀行統計資料顯示,仍有四分之三內地遊客將購物作為來港目的。在所有遊客群體中,過半因香港“購物天堂”的美名而慕名前來。
25歲的北京遊客馬小姐在5天香港自由行中轉戰了尖沙咀海港城、銅鑼灣崇光百貨等多個熱門購物點,“掃貨”共花費了她三萬元人民幣。她說,自己來港購物的目標比較明確,主要瞄準化妝品、奢侈品以及服裝配飾,如果時間再充裕些,還想看看相機。
馬小姐在港自由行期間購買的部分商品。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馬小姐說,自己剛工作不久,所以暫時沒有大手筆的“掃貨”計劃。她這次選購的“大件”是一對卡地亞(Cartier)對戒,比在內地買便宜了5000塊錢。即便如此,曾經多次來港的她說,相比多年前,感覺到來港購物的價格優勢已經減弱許多。“折扣也不是很多,不少商品就便宜個匯率。”
馬小姐說,真正吸引自己仍來港購物的原因是便捷。和內地奢侈品牌集中在某個高端商場里不同,香港成片的購物區內,品牌齊全,既包括大牌,但也有性價比高的普通品牌;產品的款式多,買化妝品又送很多小樣。此外,逛累了下個樓就可以吃到路邊小吃,這些都是吸引她的原因。
孫女士在時代廣場的奢侈品店逛了一圈後空手而回。她說,以前常在香港“掃貨”,但現在香港發生很多事,內地買奢侈品雖然價格略高但服務相對好很多,有錢人并不差這一點錢。如果真的想買優惠的奢侈品會選擇去歐美。她認為,奢侈品銷量下降是因為中國內地反腐力度加大,因而許多人不會再選擇貴重的奢侈品當做禮品。
位於羅素街的一家鐘錶珠寶店內生意冷清。 亞太日報實習記者 郭啟晨攝。
滙豐銀行在5月進行的全球奢侈品價格大調查中,各地區價格的平均差距達到38%。而對於零售價來說:除去關稅之外,巴黎,羅馬和中國一些城市,售價差距可以達到50%。同巴黎和米蘭相比,菲拉格慕(Ferragamo)或者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同中國內地比較,差價分別高達82%和56%,香港的差價分別為40%和35%。
除了反映香港相比內地購物優勢大不如前之外,一些不愉快的購物經歷也讓不少人抱怨在港購物體驗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