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卡羅琳醫學院3日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按慣例,揭曉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發佈會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當地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托馬斯·佩爾曼宣佈了獲獎者名單和獲獎原因。

細胞自噬是近年來熱門研究領域。“自噬 ”字面意思是“將自己吃掉”,實則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和循環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自噬”概念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當時研究人員就發現了細胞這種降解自身成分的現象,但有關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大隅良典通過利用常見的酵母進行一系列實驗後,發現了對細胞自噬機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因。基於這一研究成果,他隨後又闡明瞭自噬機制的原理,並證明人類細胞也擁有相同的自噬機制。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佈的新聞公報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循環利用。在適應饑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闢了道路。此外,細胞自噬基因的突變會引發疾病,因此干擾自噬過程可以用於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的治療。

佩爾曼在宣佈現場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他在該獎確定後已第一時間聯繫了大隅良典本人,獲獎者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驚訝,“顯然也相當高興”。

大隅良典生於1945年,是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分子細胞生物學家。他將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3.33萬美元)。

近年來,大隅良典憑藉其在細胞自噬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2013年,湯森路透集團發佈的當年獲得諾貝爾獎呼聲較高的28人候選名單中,大隅良典就因細胞自噬作用研究而入選。

此外,2012年,大隅良典因在闡明細胞適應環境的機制、細胞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義方面的重大貢獻,獲得了當年京都獎中的基礎科學獎。京都獎由日本京瓷公司創始人稻盛和夫捐資設立,從1985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有“日本的諾貝爾獎”之稱。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