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ding Club跌下神壇,P2P還有遠方嗎?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聽聞大洋彼岸的全球P2P龍頭老大——Lending Club(LC)也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旗杆”倒了,這無論對美國還是中國的P2P行業來說,都是一臉大寫的尷尬。短短幾年,P2P行業是如何從頂著金融創新名頭的雲端,跌落至速生速死的深淵的?這背後所折射出的行業亂象、信任危機以及監管框架都值得人們反思。

單就本事件來看,Lending Club犯了什麼錯?據報導,由於LendingClub此前向一名投資者發放了2200萬美元規模的優先順序貸款,違反了公司一直奉行的行業原則以及監管原則,該公司便將首席執行官雷諾·拉普蘭赫(Renaud Laplanche)逐出公司。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件事情的影響“罪不至此”,有點小題大做了,但更說明了市場經濟中規則的重要性。

反觀中國,東窗事發的P2P(都不好意思叫它們是P2P)——從泛亞到e租寶,從快鹿到中晉,無不散發著坑蒙拐騙的氣息,隱藏著龐氏騙局的邏輯。它們存在的問題幾乎是一致的:涉及非法融資,資金鏈斷裂,最終窗戶紙被捅開,公司因無力償還而垮臺。如果對照LC的處罰措施,這些P2P的相關責任人引咎辭職幾百回都難掩其過,訴諸刑責的概率幾無避免。因為如果在一個健全的市場,難以想像鋌而走險、蒙混過關的機會主義者能夠闖關到底,甚或批量發生。這說明,我們的機制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LC的問題還不僅僅是違規貸款這麼簡單。眾所周知,LC自2014年年底上市以來,股價走勢一直不理想。與其股價的最高值相比,其市值已縮水約70%。作為P2P的鼻祖,LC在資本市場的窘境也折射出整個行業所遭受的質疑和不認可,這也意味著這種定位為資訊仲介的金融服務模式走到了一個關鍵而艱難的時期。

而國內P2P上市第一股——宜人貸也在去年年底上市首日遭遇破發。面對外界對於盈利模式不清晰、經營不善等問題的信任危機,P2P行業可謂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行業的穩健發展任重道遠。

監管也不斷給這個發展飛快,但規則並不健全的行業“降溫”。在LC醜聞爆發後的一天之後,美國財政部發佈了歷時九個月製作的一份白皮書,對P2P的商業模式發出警告。這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就P2P行業監管制定框架。白皮書稱,這一行業的很多創新是很“積極的”,但是其中大量新平臺並沒有經歷過“完整的信貸週期”,他們向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出售的貸款資產狀況有惡化的可能。

對於中國來說,監管層也再三強調平臺的資訊仲介屬性,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

其實,所有問題的核心,無非仍然是老生常談的風控問題。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P2P都應該是在互聯網大潮下對金融的一種創新,同時也是一種補充。然而創新也不能擺脫金融這個韁繩。一旦脫韁,不但自食惡果,而且還是對金融秩序的一種破壞,同時也背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最終買單的仍然是消費者。

我們要做的是痛定思痛,不再重蹈覆轍。當一切喧囂歸於平靜之時,恰恰是P2P審視自身、重新起航之際。能否航行到遠方,還要看這個市場激濁揚清的勇氣和力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