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能源大革命-4:发挥独有的特区试验田制度优势(未完)

亚太日报

text

汉新视野 杨汉新

对于碳中和,不少人有疑问,十多年前就有这是西方的阴谋论之说,有未经详细的基础科研就决策之疑,有对经济影响之忧,有是否能在3060实现之虑。

老杨且来谈谈自己的窥豹一斑。

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碳排放是西方的阴谋论吗?

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张图片,这是我在给国内一所大学本科生做科普讲座时准备的。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733.jpg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736.jpg

数据清晰的表明,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里,人类的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相应的能源消耗也很少,那时大部分的地表面积被植物覆盖,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负碳”时代。

巨大的变化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在迭代更新,新的生产方式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发生了飞跃式的提高。

老杨的少年时代曾扶着杠子推石磨和石碾子,一圈一圈地从早到黑,转的头晕脑胀…… 那时候(少年梦)想,要是能有一头驴来拉磨多好啊!

娘说过,我四五岁时坐在门槛上,堂兄喊去玩时的回答“肚子饿,没力气,跑不动。”

晚上点的煤油灯,娘在做针线,我就着昏暗的灯光看书,为了凑近看清楚点,常常被烧了猴毛(属猴)……

生活的改善需要消耗能源,排放烟尘,排放CO2,于是就有雾霾,有了温室效应。

第一次听到碳排放是西方的阴谋论时我在广州为核电站中国自主化设计做顾问。郎闲评认定这是发达国家炮制的一个伪命题,目的是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国家的发展。

郎认为的理据主要有二,其一是气候变暖的有关数据是由英国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提供的。郎教授自称在世界众多名校执教过,朋友和弟子满天下,但从未听说过东英吉利(East Anglia)大学,就凭这一点,郎教授根本不信他们所做的结论;其二是气候变暖变冷跟二氧化碳无关,工业化所制造的CO2是排放量“零头的零头”,根本就没有影响力。

刚开始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因为其中还讲到一些经济学,对理工男还是有些影响力的。直到看了其2007年11月讲到某个OEM产品的中国出厂价1美元和美国零售价9.9美元之间的差额只有1美分被中国公司赚了,其它都被美国公司赚了,才认识到这位所谓的经济学家是在忽悠眼球。无可否认美国公司赚了大头,但运输费、保险费、销售增值税,销售和售后服务费、次品和剩余压仓等其它损耗是必须得扣除的,经济学教授怎能忽略这些而说出厂价和美国零售价的差额全被美国公司赚了?

打那以后就很少看此HBM的节目了。也开始花些心思关注气候变暖问题,理工男不相信政客,但相信事实和数据。

再说了,“英雄不问出处”,躬耕南阳的孔明,大学毕业后两年都找不到教职的爱因斯坦,就一定不行吗?East Anglia大学虽不是世界顶尖名校,但还不至于如此不被人知。

看来还真是:你不知只是你无知。

1-100是不需要太多决策前科研

通常决策前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科研,科研是从0-1必由之路,但如果是大趋势已定,是1-100,需要的就是如何实现的科研,而非是否需要的科研。

联合国已经达成共识,195个国家携手共同努力解决气候变暖,作为公认的世界老二,能不积极参与?

如果不积极参与变,扛得过去吗?

如果西方这些国家坚持要求进口产品“零碳”或是收取零碳税,制造和出口大国的产品销路又会如何?

如果扛不过去,就进去积极参与,争取引领到我所欲为。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面对以美国为首和其喽罗们的围殴和压制,相对于政治、军事和贸易的挑战,积极介入“全球共识”的气候变化课题,发挥影响和作用,获取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使“零碳经济”成为进入WTO后的又一发展契机。

老杨在《碳中和-能源大革命-2 :天赐良机 机不可失》中认为“为了成为零碳经济规则的引领者和世界新秩序的制定者,中国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承诺的基础上,或许应该力争在2049年实现碳中和。

204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另一个伟大的时间节点:实现伟大复兴!

伟大的时间节点,将激发伟大的发展热情,实现伟大的目标,跻身世界新秩序的引领者行列。”

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

在《碳中和-能源大革命-3 :供给侧要优化 消费侧要改革》中的“双优不但可能 而且必然”已经讨论过了,此不赘述。

体制优势奠定3060目标可期

是次抗疫充分显示,中国的体制有巨大的优势。

国家统一领导,自上而下实施,层层机制衔接,政令直接畅达的政体运作与社会管理体制高效衔接机制模式的“举国体制”。集中稀缺资源干大事的超强统筹力和快速应变、万众一心抵御突发事件的高度动员力,更具有迅速凝聚民族情怀与崇高道德感的舆论感召力。举国体制可以确保政令能自上而下,准确且快速地施行。

这种举国体制,就是改革开放取得“当今世界殊”伟大成就的制度保障,才能够在当下世界抗疫中卓有成效、独秀一帜。

中国还有一个独特的,被改革开放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的优势:特区试验田。

1980年8月26日,伴随《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颁布,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分别设置了经济特区。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741.jpg

经济特区被赋予“试验田”的角色,破解当时计划经济带来的僵局,并对外发展经济技术交流,探索适应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参与大亚湾、岭澳一期和二期、台山核电站等项目,以及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的合作,对改革开放的起源与践行之地有较多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其实与深圳的结缘更早,1988年深圳来Preston办商贸展览会时,老杨组织了文化活动助兴,还客串了主持人,有歌舞和民乐演奏,还有简单的书法、绘画和剪纸等,连续两天上下午各两场穿插在展览活动中,活跃了气氛,很受欢迎。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749.jpg

记得当时是市政府秘书长和工业局长带队,展览会后还义务帮助一些企业联系和推销产品,深受好评。

2018年深圳庆祝40周年时,老杨正好也在,还颇有一点小得意:咱也是做过贡献的!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759.jpg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排头兵,是中国制度变迁的起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者,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碳中和试验田

要实现3060的伟大战略目标,减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少走弯路,需要继续发挥中国体制的独有特区试验田优势,续写创新的“先行者新传”,摸索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佳途径。设想如果有“试验田”先行,用3-5年的时间实践,创新技术,摸索经验,总结规律,示范验证,然后大范围推广,一定会成本小,见效快。

老杨开脑洞,大胆设想这么几个特区试验田 (欢迎读友讨论):

1. 深圳

Joseph Schumpeter说过,经济发展最本质的现象就是创新。创新,正是深圳的根与魂。

有“先行先试”经验和“先行示范”使命的深圳,是碳中和试验田的首选。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805.jpg

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行业健全,经济发展水平高,应变迅速,承受能力强。

碳中和将是深圳“先行示范”的另一内容。

《碳中和-能源大革命-3 :供给侧要优化 消费侧要改革》中探讨的供需两侧双向流动和优化改革需要很多创新和改革,尤其是AI和大数据分析、预测,深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深圳电力生产方式架构涵盖了各种资源,尤其是蓄能方面更有独特的优势:有抽水蓄能,电动车的数量多,充电设施完善,也有成熟电池和电动车企业。

企业和政府互动迅捷,信息交流畅通;更有雄居鳌头、善于超前思维和归纳总结的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创造了历史,必定会为中国实现3060目标再立新功。

2.海南

海南的特殊岛屿地理特性和新近赋予的自贸区属性是最佳的试验田。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808.jpg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海南的电力输入(出)岛易于跟踪,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尤其是太阳能。有些地区的电力需求由于经济转型有可能在十年内增长平缓或达到峰值,但海南的电力供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30年?)里伴随经济发展而需求旺盛,海南的经验将对于西、北部的开发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海南有度假旅游的优良资源,保持优质的空气质量、保持青山绿水、保持蓝天碧海就非常重要,海南有可能成为零碳经济的先锋。

3.内蒙

在风电发达的内蒙应该有一个特区,关注风电生产预测、管理、调度和消纳等。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811.jpg

4.新疆

在光伏发电发达的新疆应该有一个特区,关注光伏和光热发电的生产模式、预测、管理、调度和消纳等。

wechat image_20210510191813.jpg

3和4的试验田应该还有如何利用丰富廉价风光电发展当地的经济,使其风光起来。如果西、北部地区的电价只有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深)的十分之一,再辅以其它优惠政策诸如税收优惠(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有的国家的经济特区有长达九年的税收优惠),中国的高铁和4/5G网络已经大大滴改善了商贸条件,碳中和的再生能源优势必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开启新时代的“闯关东”、“走西口”和丝路花雨雁北飞。

3和4所在的自治区幅员辽阔,设立多个直属特区也会更有利于管理。

近日脑洞大开,遐思联翩,难免谬误,敬请赐正。

2021年5月4日

copyright@2021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