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電影節:重現京都的“日本好萊塢”風采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楊汀)提起京都,人們最普遍的印象是日本傳統文化色彩最濃重的古都,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京都還是日本電影文化的發祥地,曾被稱為“日本好萊塢”。剛剛閉幕的的2016年京都國際電影節重現了京都作為電影都市的風采。

開幕式在祇園舞妓的傳統表演“七福神”拍手和太鼓聲中拉開帷幕。

京都國際電影節由京都府和京都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會主辦,宗旨是將京都的傳統文化與電影文化,以及具有創造性的當代藝術結合起來,向世界傳遞京都的魅力。今年是第三屆京都國際電影節,口號是“京都向上向上”,從13日開幕到16日落幕,共計在京都的19個會場展映了24部電影,並開展了多場有關電影、工藝、美術等多種形式活動。

著名導演筱田正浩獲得牧野省三獎。

當紅小生龍星涼參加電影節活動(左一)。日本女子偶像團體參加電影節見面會。

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式在世界文化遺產二條城舉行。開幕式上頒發了沿襲半個世紀、表彰影人對日本電影傑出貢獻的“牧野省三獎”,85歲的著名導演筱田正浩摘得該獎。著名演員長塚京三、友阪理惠,當紅小生龍星涼等現身開幕式。

京都市民到京都國際電影節會場觀影。電影節在大覺寺舉辦體驗禪文化的抄經活動。

本屆電影節的展映部分包括默片單元、地方合作電影單元和特別上映單元等。默片單元旨在向電影文化的起點——黑白默片致敬,展映電影包括開幕影片——紀錄片《最後的武士》、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代表作《突貫小僧》和《淑女與髯》、喜劇大師卓別林的6部名作以及幾部美國的短篇喜劇。地方合作電影單元主要展映反映當代日本社會的影片,包括沖繩、福島、廣島縣選送的影片;特別上映單元則側重介紹海外影片。

電影節在京都市政府廣場設置的裝置藝術作品。

除了展映電影以外,電影節還在西本願寺、嵯峨禦所大覺寺等名勝古跡以及大江能樂堂、京都國立博物館、京都傳統工藝交流館等文化設施設置了介紹京都傳統藝術和當代藝術的會場。京都市政府廣場前設置了裝置藝術家永井英男的巨型裝置作品——巨人身量的摔角選手將一輛汽車背摔過肩,題為“現實與非現實”幽默地反映了人與汽車的共存;峨禦所大覺寺會場設置了“抄經咖啡”,來訪者可以邊飲咖啡邊描摹抄寫經書,體驗京都的禪文化;西本願寺則舉行以傳道為主題的燈文化展;京都傳統工藝交流館搭起了“京匠人”的“workshop”;永旺京都購物中心設置了日本的“Instagram”女王、中日混血笑星渡邊直美的主題展,糖果色的房間、衣飾和甜品塔、誇張而可愛的照片牆吸引了大批年輕女性。

電影節會場的渡邊直美展。

16日晚,2016年京都電影節落下帷幕。閉幕式上頒發了表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演員的“三船敏郎獎”。著名演員阿部寬摘得此獎項。

阿部寬獲得三船敏郎獎。

京都國際電影節閉幕。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