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民眾在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地之一的酒吧前擺上鮮花、點上蠟燭,哀悼遇難者。新華社發(迪奧·杜瓦爾攝)
( 新華社記者應強 鄭斌)遭遇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後,法國一時間風聲鶴唳,總統奧朗德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稱“法國已經進入戰爭”。
分析人士指出,恐襲事件發生後,法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反恐,但是普通法國百姓仍缺乏安全感。恐襲引發了法國社會的大反思,這一事件必將給法國乃至全球帶來重大影響,反恐有可能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國際社會的主要話題。
內外政策大調整
巴黎遭受系列恐怖襲擊後,法國政府實施了緊急狀態,派出大量軍警在全國實施武裝守衛和巡邏,同時加強國際情報合作與交流。
奧朗德21日頒布了議會審議通過的將緊急狀態期限延長至3個月的法律。該法還對1955年通過的緊急狀態法進行了修改,規定執法機構可以對那些危害安全和公共秩序的人員實施軟禁,決定解散那些掌管極端和過激清真寺、祈禱場所的激進團體等。
分析人士認為,將緊急狀態期限延長至3個月,是法國政府在巴黎系列恐怖襲擊案後決定推動的憲法改革第一步,改革的目的是賦予政府部門和執法機構相應權力,有效打擊恐怖主義,保障國家安全。
在軍事行動方面,奧朗德命令法軍加強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針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行動。奧朗德還希望,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以摧毀“伊斯蘭國”。他特別呼籲歐盟國家之間展開反恐合作,在武器走私、加強邊境檢查、追查恐怖分子等方面共享情報。
在外交方面,奧朗德下周將開始密集會見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謀求國際社會對法國反恐行動的支持,在國際上形成新的反對恐怖主義聯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奧朗德將前往俄羅斯會見俄總統普京。分析人士指出,巴黎恐怖襲擊後,法俄雙方已經在敘利亞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中展開闔作。由於烏克蘭危機導致的法俄、歐俄交惡恐怕將成為過去時,面對共同的敵人“伊斯蘭國”,法俄乃至歐俄關係都可能就此調整。
11月30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如期召開,據法國總統府20日透露,截至當日,已有138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接受邀請,將出席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分析人士指出,巴黎恐襲事件發生後,確定來巴黎開會的國家和政府首腦不減反增,一是因為會議的重要性,二是為了表達對法國遭受恐襲的支持,反恐話題自然也將會成為會議期間雙邊和多邊會談的焦點。
社會各界大反思
巴黎恐怖襲擊之後又發生了馬利人質事件和喀麥隆自殺性襲擊;歐盟所在地布魯塞爾也因面臨“嚴重而緊迫”的恐怖襲擊威脅於21日將安全等級提高至最高,恐怖襲擊威脅從巴黎迅速蔓延到更大範圍。
一向左右對立的法國參眾兩院幾乎全票通過了延長緊急狀態3個月的法案,一向注重自由的法國人也有80%願意用“自由”換“安全”。
法國民眾遭遇恐怖襲擊後經歷了憤怒和不解,而現在,從政界到學界,從媒體到普通民眾,更多的是對現實的反思:這場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戰爭是怎麼開始的?又將怎樣結束?但很多人感到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整個社會表現出創傷後的無力感。
法國BFM電視臺採訪了一位老者,他的女兒在巴塔克蘭音樂廳遇襲身亡,年僅33歲。老人在巴黎街頭長椅上接受採訪,表情慾哭無淚,稱自己等了兩天得知女兒遇難消息,已經沒有了憤怒和仇恨,有的只是喪失親人的空洞感。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巴黎研究所(智庫)專刊21日刊載幾位法國國際問題專家的論壇文章稱,巴黎恐怖襲擊是一夥訓練有素的武裝恐怖分子所為,實際上是中東戰爭蔓延到了歐洲。這是一場非常規的戰爭,以造成恐懼心理為目的,選擇的目標是有戰略意義的,他們攻擊的是正在進行足球比賽的體育場、音樂廳等目標,這些地方實際上是西方生活方式的象徵,他們是在針對年輕人和文化多樣性進行攻擊
法國的分析人士認為,針對“伊斯蘭國”的行動少不了加強軍事打擊行動,但只靠軍事行動可能無濟於事,需要綜合運用外交、社會、經濟等手段解決中東問題。
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21日則指出,法國社會有些人接受極端思想在國內從事恐怖活動,法國社會對此有一定的責任。他指出,法國社會對穆斯林有歧視,與其他族群相比,穆斯林較難獲得工作機會。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襲擊顯示,歐盟國家情報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申根區國家之間邊境不設防,各國司法部門出於主權考慮不願共享信息,這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隨意在申根區一國犯罪然後潛逃至另外一個國家。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未來申根協定怎樣調整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