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健身達人":蘇東坡愛長跑 陸游長嘯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唐朝雄奇,宋朝文弱,說到大唐詩人,我們會想起“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劍俠;而一說到兩宋文士,我們眼前就會浮現出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形象。事實上,宋朝文人並不全是文弱書生,有些人是相當熱衷於鍛煉身體的,講體力,論功夫,未必遜色於武將。

且讓我們從陸游說起。

陸游:靠長嘯擺脫疾病 活到80多歲

眾所周知,陸游是宋朝最高產的詩人,他四十歲以前就已經寫了一萬八千首詩(參見《渭南文集》卷27《詩稿跋》),再加上四十歲以後完成並留存至今的兩千多首,他一生當中至少寫了兩萬首詩。兩宋三百年,湧現的詩人比天上的星星還要多,其中有哪位詩人能在產量上超過陸游嗎?肯定沒有。

陸游之所以能寫那麼多詩,首先是因為他有才華,寫得快,其次還因為他活得久。假如他跟初唐詩人王勃一樣短壽,二十多歲就離開人世,就算再有才華,也不可能寫出兩萬多首詩。

陸游活了多大歲數呢?史書上寫的是86,那是虛歲,他的實際壽命是85歲。宋朝那麼多歷史名人,能活到60歲的不到一半,能活到70歲的不到十分之一,能活到80歲更是鳳毛麟角。在整個宋朝,活過80歲的詩人只有兩位,一個是楊萬里,另一個就是陸游。楊萬里活了83歲,陸游活到85歲,堪稱是宋朝最長壽的詩人。

陸游幼年多病,一生下來就很瘦弱,十幾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因為病體難支,還沒寫完就交卷退場了。他30多歲做官,在敕令編定所工作,給李清照的弟弟李迒當助手,李迒不敢給他分配重活兒,因為知道他身體虛弱,不耐久坐。

年輕時身體這麼差,陸游憑啥能活到那麼大歲數呢?憑健身。

陸游是書生,本來手無縛雞之力,可是中年以後去軍營裡當參謀,就開始鍛煉身體、學習武藝了。練了兩年,竟然拉得動兩石的強弓,能一箭射穿天上飛的大雕,還在四川南鄭縣殺過老虎——行軍途中遇到一隻猛虎,隨行的三十個騎兵都嚇得往後躲,陸游這個白面書生單槍匹馬沖上去,一槍就把老虎刺死了(參見《陸游詩全集》卷19《十月二十六日夜夢行南鄭道中既覺恍然攬筆作》)。

到了晚年,陸游騎不上馬,拿不動槍,仍然堅持健身,不過這時候他的健身方式換成了長嘯。

說到“長嘯”這個詞兒,讀者朋友肯定都不陌生。早在魏晉時期,那幫吃瘋藥喝大酒的名士就喜歡長嘯。後來在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名家筆下,武林高手與人PK,也是動不動就要“一聲長嘯”。

何謂長嘯?像龔琳娜老師唱《忐忑》?像張靚穎老師飆海豚音?像李小龍踢腿時的嘶吼?或者像早上公園裡老頭老太扯著喉嚨喊嗓子?其實都不是。說穿了,長嘯就是吹口哨,但吹口哨卻並不等於長嘯。街上青皮瞧見美女,吹幾聲口哨吸引注意,那是長嘯嗎?絕對不是。長嘯是很高雅、很嚴肅的行為,同時也是很有技巧的養生手段。古人長嘯,不用手指只用嘴,吹得很響,很亮,很長,很有韻律。具體要領有三項:第一,把身體完全打開;第二,深呼吸,聚氣;第三,吹出節奏感,最好按照某個詞牌的調子去吹,一口氣吹半闕,兩口氣吹完整個詞牌。只有達到這三個要領,才能叫長嘯。

很明顯,長嘯有助於增強肺活量,有助於放鬆身心,保持好心情。陸游晚年花一千文買了艘小船,閒時泛舟鏡湖,在船上長嘯;又花一萬文買了頭青牛,閒時騎牛出遊,在野外長嘯;早上起來,他坐在院子裡長嘯:“月淡星疏天欲曉,未妨清嘯倚胡床。”晚上睡覺,他坐在床頭長嘯:“推枕中夜起,獨效孫登嘯。”

長嘯讓陸游擺脫了疾病和醫藥。80歲那年,有一個游方的醫生請教保健秘訣,陸游寫詩相贈:“玉函肘後了無功,每寓奇方嘯傲中。”這兩句詩意思是說,讀了那麼多醫書,用了那麼多草藥,發現最有奇效的還是長嘯啊!

蘇東坡:愛長跑 每天晨跑5公里

陸游的母親姓唐,唐氏有一個表舅叫晁補之,晁補之是蘇東坡的學生。換言之,蘇東坡是陸游的表舅姥爺的老師。

陸游的健身方式是長嘯,蘇東坡的健身方式則是長跑。

東坡說:“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東坡應詔集》卷4)怎麼做才叫善於養身呢?既要能靜,又要能動,既能安於清閒,又能承受勞累,唯有讓身體經常運動,才能適應寒暑的變化,才能身強力壯,而不會輕易倒下。

在寫給朋友程正輔的信中,蘇東坡談到自己的運動習慣:“晨興疾趨必十里許,氣損則緩之,氣勻則振之,頭足皆熱,宣通暢適,久久行之,當自知其妙矣。”每天早上起來,一定要跑十華里左右,氣喘得受不了的時候就慢下來,緩過來以後再繼續加速,跑得頭上出汗,腳心發熱,血脈流通,四肢舒暢,如此這般長期堅持,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

宣導運動以健身,並非東坡首創。北宋有一位名叫張方平的大臣,早年舉薦過蘇東坡他爹蘇洵,跟東坡算是世交,此人早在東坡還蹣跚學步的時候就養成了晨練的習慣:“每旦起,即徐步周環約五里所,日以為常。”(《邵氏聞見錄》卷8)每天早起散步大約五華里。散步在鍛煉強度上比不上長跑,不過同樣有助於保持身材與身心健康。

聰明的讀者朋友想必已經注意到,蘇東坡在長跑時是很重視“氣”的。這個氣不僅是氣息的氣,同時也是氣功的氣。作為一個沒有經受過現代科學訓練的傳統文人,蘇東坡對氣功很迷信,早上長跑,晚上打坐。怎麼打坐呢?雙腿大盤,五心向天,眼觀鼻,鼻觀心,閉目內視,想像一股氣在從丹田部位向上竄,竄到頭頂再折回來。打坐久了,腿會發麻,站起來活動活動,按摩按摩四肢,接著打坐。在寫給朋友張安道的信中,蘇東坡信心十足地說:“試行此法一二十日,精神已不同,覺臍下實熱,腰腳輕快,面目有光,久之不已,去仙不遠。”練了一二十天氣功,精神面貌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感覺肚臍眼兒發熱,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這樣一直練下去,離成仙就不遠了。

蘇東坡的氣功心得很像《射雕英雄傳》裡少年郭靖跟全真派掌教馬鈺學內功時的感覺:丹田發熱,肚臍眼兒那裡有一股氣竄來竄去,就跟小耗子似的。事實上,這只是精神催眠所帶來的心理暗示,它能讓人心情舒暢,也能讓人走火入魔,誤以為任督二脈已然打通,中華神功不日即成,真要跟拳擊手打上一架,一樣讓他口鼻躥血。

就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宋朝也流行氣功熱,傳承至今的所謂“八段錦導引術”、“蛤蟆行氣法”,都是宋朝人發明的。如果刨除其中的氣功因素,它們基本上屬於動作遲緩的健美操,或者更準確地說,更像是中國人自己獨創的瑜伽術。練練這些動作,有助於活動關節,但就健身而言,不及長跑多矣!

呼家將:將冷水浴發揚光大

說過了文人的健身大法,再說說武將如何健身。

看過傳世名畫《中興四將圖》的讀者朋友知道,宋朝武將的身材與現代健美先生差距蠻大,不是肩寬腰細、八塊腹肌的長腿歐巴,而是膀闊腰圓、大腹便便的車軸漢子。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武將要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力,而不是徒具美感的身材。大家可以問問摔跤運動員、相撲運動員或者拳擊運動員,真正能打的壯漢往往看起來未必健美,真正的武林高手往往上下一般粗,瞧著跟水桶似的,但是沒有贅肉,力大無比。

在傳統戲曲中,北宋武將有兩大世家,一曰“楊家將”,一曰“呼家將”,楊家將代代都是俊男,呼家將代代都是車軸漢子。入宋以後第一代呼家將名叫呼延贊,手中降魔杵,腰間破陣刀,頭上折上巾,每樣都有幾十斤重,加起來將近二百斤,常人壓都壓垮了,而人家呼延贊上馬旋轉如飛,可見力氣之大。

《宋史》卷279《呼延贊傳》寫道:“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長能寒而勁健。”十冬臘月,大雪紛飛,呼延贊讓兒孫們露天站著,用冷水往他們身上潑,目的是希望他們長大以後身體強健。

查《舊唐書》,唐朝前期盛行“潑寒胡戲”,也就是由西域胡人傳到中原的一種娛樂活動,每年十一月定期舉行,活動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一幫壯漢甩掉衣服,上身光膀子,下身皮兜子,排著隊邊跳邊唱,在長安街頭招搖過市,兩旁觀眾拎起水桶,爭先恐後往這些人身上潑冷水,名曰“潑寒”,又名“乞寒”。這是集體狂歡的娛樂,也是供奉天地的祭祀,本來與健身無關,但是客觀上對健身仍有幫助:壯漢洗洗冷水浴,自然更壯。

進入宋朝,潑寒胡戲差不多已經絕跡了,而呼延贊將軍作為胡人後裔,重新將潑寒胡戲發揚光大,去掉唱歌跳舞的噱頭,保留冷水潑頭的環節,用於為兒孫健身,也算無可厚非。用如此嚴酷的健身方式鍛煉孩子,效果應該不錯,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輕易模仿哦——冷水澆頭,是很容易讓孩子感冒的。包括成年人也不要輕易嘗試,特別是心臟有問題的朋友更不能嘗試,不然可能會引發心梗。如果非要用冷水浴健身的話,先把身體活動開,再下河冬泳,全身都能得到鍛煉,既提升了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又燃燒了脂肪,塑造了形體,效果其實更好。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