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經濟代表團訪華背後的意義

新华社

text

(記者侯麗軍、崔文毅)在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中日關係仍不容樂觀的形勢下,日本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自22日起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希望進一步擴大日中兩國在各領域的互利雙贏合作。

這是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第40次訪華。代表團成員共有200多人,來自日本89家企業,是該協會史上派出的最大規模訪華團。

“日中經濟協會自1975年起每年派團訪華,包括在兩國關係困難時期也沒有中斷,充分體現了中日關係的強韌性,他們是為了更長遠的中日關係而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說。

團長張富士夫在訪問期間表示,最近兩年日中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此次派出史上最大規模代表團訪華,體現了日本經濟界致力於恢復日中關係的意願。

分析人士認為,日中之間雖然時有出現政治上的困難,但構建兩國友好和相互理解基礎的民間交流卻始終得到堅持並不斷擴大,成為消除兩國國民間誤解與隔閡的重要渠道。

代表團訪問期間,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及有關中國政府部門負責人會見了代表團,雙方就經濟結構改革、未來經濟發展展望和日中經濟合作交換了意見。

中國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8月,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041.6億美元,累計同比上升2.1%。與此同時,日中經濟協會9月發佈的建議書中指出,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從2013年開始下滑,今年上半年合同實施金額更是降至去年同期的一半。

李薇表示,中日雙邊貿易額上升說明雙方的相互需求仍然很大。日本對華直接投資下降主要是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導致日本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華經營成本上升,政治關係不是主要因素。

業內人士認為,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的招商引資也在發生轉變。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轉變為新興消費市場,未來在中國的投資方向應該是服務業以及技術研發創新,並立足於服務中國市場。

日中經濟協會在建議書中稱,中國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面臨加快工業發展、開展地區能源管理、防治大氣污染、新型城鎮化和應對老齡化社會等多方面的課題,而日本企業在上述領域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技術。如果將日本的經驗技術與中國的需求有效結合,就能進一步推動雙方間的互利雙贏合作。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王錦珍介紹,預計未來中國每年進口將達到或超過兩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達到一千億美元,境外旅遊將超過一億人次。這些發展將為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提供商機。

日中經濟協會代表團最高顧問榊原定徵表示,中日兩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對亞洲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負有重要責任,改善兩國關係符合雙方根本利益。

專家認為,中日韓自貿區承擔著亞洲地區合作的引擎作用,三國應儘早締結自貿協議。與此同時,亞洲各國間的自貿協議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也在切實推進,中日兩國應該為推動這些地區合作的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王泰平指出,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密切相關。如果中日之間的政治障礙不能解決,雙方經濟交流與合作必然會受到影響,這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中日關係陷入低谷的責任不在中方,日本政府應嚴肅考慮這一問題,拿出誠意,採取切實措施改善兩國政治關係。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