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在和平文化研討會上合影。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亞太日報记者 那骁 郭启晨】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文化院7日在香港舉辦和平文化論壇、圖片展與音樂會系列活動。來自兩岸三地及海外超過七百名學術界、文化界商業界、傳媒界知名人士以及學生共聚一堂,共同反思二戰歷史,共謀維護世界和平策略。
在主題為“和平文化,天下大同”的和平文化研討會上,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發表“智者之痛”主旨演講。他認為,當今世界種種與“天下大同”背道而馳,各國都有一批智者已經陷入思想感情的憂傷和愁悶中。在科技日益發達、物質日益豐富的背後,看到種種解不開的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當下和未來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許嘉璐呼籲各國公共知識分子發揮作用,向民眾講述不同文明對話的必要性和方法,同時向政府提出加強對話的可行性建議,在“坐而論道”的同時,㝷求和平共融,將“智者之痛”在行動中轉化為“智者之樂”。
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發表主旨演講。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蘭華升表示,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基因,也是人類的共同價值。本次研討會跨越地域和意識形態,從文化的深層探討戰爭與和平,希望通過文化研討會、圖片展覽、音樂會三個雅俗共賞形式,超越國界和意識形態差異,多角度討論如何共同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課題。
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李孝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名譽主席陶西平也在開幕式上致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和平文化基金會創始人、董事長費德里科·馬約爾發來了視頻致辭。
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致辭。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曆史學系主任李孝悌致辭。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活動由由中國文化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協辦,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香港義工聯盟、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香港湖北聯誼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國際經典文化協會、鳳凰衛視、大公報、香江智滙、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中華百年系列活動籌委會、香港華人革新協會等合辦。
來自德國、哈蕯克斯坦、日本等國家,以及兩岸三地的歷史學家、哲學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思二戰歷史:香港中文大學李歐梵教授從小說,電影和個人回憶,來探討國共兩黨的對抗戰的“大敘述”有何不同之處。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張生院長闡述從清朝到二戰到戰後七十年,沖繩曾是中日70年衝突的源頭。70年過去了,雖然沒有戰爭,但沖繩始終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之下。台灣國史館呂芳上館長以“‘中國的二戰’與‘二戰的中國’:戰爭結束七十年的省思”為題,從“原爆”、“蘆葦之歌”、“南京大屠殺”和“九三大閱兵”四個面向,討論戰爭的本質。哈薩克斯坦漢學家克拉拉•哈菲佐娃•薩伊蘇爾丹諾夫娜院士的報告說,在1941年至1945年的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哈薩克斯坦作為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為世界反法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君特•策勒教授的演說從戰爭說到和平,再以德國古典哲學思考深入探討關於國際法和政治問題。日本東京大學综合文化研究科村田雄二郎教授的報告,分析了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四種不同“戰後”性質而就戰爭對各國的內政所引起的巨變進行理論概括。
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教授Gunter Zollor發表演講。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當日現場還舉行了天下大同圖片展開幕剪彩儀式。展覽以中國東方主戰場、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抗戰、台灣日據時期的反日鬥爭及聯合國70周年歷程為主要內容,站在民族和睦與世界大同的高度,緬懷在爭取民族獨立和平正義過程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告慰在戰爭中不幸遇難同胞的在天之靈。紀念聯合國70周年珍貴圖片是首次在本港展出,開幕式之後將在饒宗頤文化館繼續展出兩周。
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前排左七)、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晖(前排左六)等嘉賓出席並爲“天下大同”圖片展剪彩。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觀眾認真觀看圖片。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 攝
當天晚上,主辦機構還呈獻了一台和平頌音樂會,由新聲國樂團、華革獅子山下合唱團聯袂演出。一些大家熟識的歷史名曲,例如:旭日東昇、長城隨想、保衛和平歌、獅子山下、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歲月悠悠、映山紅、嘉陵江上、天倫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