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社論:粵津閩建自貿區 香港要積極應對

大公報

text

【亞太日報訊】3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建立廣東、天津、福建三個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方案。這個建區政策早前已提出,現時正式獲批推行。香港《大公報》發表社論稱,由自貿區所啟動的改革開放升級行動,對香港自必帶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是催生了更多新商機,另一面是產生了新的競爭壓力,故香港必須及早掌握及跟進其發展情況並有所迴應。

社論稱,三個自貿區乃繼年前上海首個自貿區設立後的第二批,顯示在上海區開發有成及所提供的經驗下,已可進一步擴大試驗活動到其他地區。此外,會上還通過了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的改革開放方案,顯示在已取得的成果上,要乘勢向前再上台階。

國內自貿區的建設,乃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項目之一,其戰略意義十分重要,也是配合其他重大政策的必要行動。首先,這是對應“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國內部署。通過落實“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中國對外開放和與海外的經貿交流將深化廣化,故本身的對外開放程度也要隨之擴大,否則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本國障礙。

其次,建設國內自貿區也是應對國際自貿區協商的必要配套。中國正與多國進行雙邊或多邊自貿協議的洽商,在過程中免不了要倒逼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以換取別國對華擴大開放。此外,為了應付美國與亞太地區國家及與歐洲在洽談中的自貿協議,中國也有必要及早行動,先行為擴大開放做好準備。

最後,國內自貿區的建設乃與推行國內區域協作配套的必要部署。目前國內正推行多項區域協作計劃,包括京津冀經濟協作區、長江經濟帶、海西經濟帶、涵蓋港澳的大珠三角和泛珠協作區等。這些協作項目都需要有一個推動改革開放的核心或龍頭,國內自貿區正好扮演此種角色,如上海區可引領長江經濟帶,天津區引領京津冀協作區,福建區引領海西經濟帶,而廣東區則引領大珠及泛珠協作。

社論指,由國內自貿區所啟動的改革開放升級行動,對香港自必帶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是催生了更多新商機,另一面是產生了新的競爭壓力,故香港必須及早掌握及跟進其發展情況並有所迴應。其中影響尤大的自然是毗鄰的廣東自貿區,這裏包括了深圳的前海、珠海的橫琴和廣州的南沙等幾個新型特區,其設立是專門為對港澳擴大開放承擔先行先試及創新體制的任務。一年來這幾個新區均已厲兵秣馬,積極進行基建及出台新政策等籌備工作,重點在於吸引本港人才及企業前往設點經營。引資重點更是放在服務業上:國家已定下了在今年底讓廣東率先對香港服務業優先全面開放的目標,廣東自貿區將要為完成這任務作領頭羊。

社論稱,在與香港合作中,金融業是重中之重,有關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帳自由兑換及其他重大的金融開放措施,都已計劃在廣東自貿區率先進行試驗。隨着試驗的鋪開,預計未來幾年間這些方面的兩地合作,將要開創出一片廣闊的新天地。再加上滬港通、深港通等新機制的啟動,兩地金融業的交流融合將進入新境界。

在國家對外擴大開放的大潮中,兩地經濟走向融合已是不可避免更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環境下,香港必須加大與內地溝通協調,以減少由合作帶來的不利副作用,並同時加快本身的發展步伐,特別是產業的升級換代。港人尤其年輕者必須直面這種現實,而不是沉迷於與內地分離的“港獨思維,和中央對抗的行動。此外,如香港政治情況日差,將有更多人才及企業流失到廣東自貿區。形勢已變,港人要及早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