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亞洲足球之殤有何警示?
新華社記者周凱
小組賽最後一輪韓國隊以0:1不敵10人比利時二隊,至此4支亞洲球隊小組賽12戰3平9負,打入9球但失球多達25個,均小組墊底出局,創造了自1998年以來亞洲球隊征戰世界盃的最差戰績。
1998年亞洲開始有4個名額參加世界盃賽,儘管當時也全部在小組賽折戟沉沙,但好歹伊朗隊戰勝了美國隊,用一場勝利為亞洲挽回了一絲顏面。
上世紀90年代,亞洲加快了足球職業化的步伐,小步快跑追趕世界足球大潮。2002年,憑藉東道主天時地利人和,韓日雙雙以小組第一齣線,韓國隊甚至打入四強,儘管備受爭議。2006年德國世界盃,澳大利亞隊與日本隊同組,結果淘汰克羅地亞和日本隊,成為當時亞洲唯一小組出線的球隊。2010年南非世界盃,日本隊雙殺喀麥隆與丹麥隊強勢出線,韓國隊勝希臘平尼日利亞積4分同樣晉級,澳大利亞隊雖未出線卻也拿到4分。
南非世界盃上的優異表現給了亞洲足球一針強心劑,隨著亞洲球員登陸歐洲5大聯賽人數的增多,亞洲足球的腰桿逐漸硬了起來。尤其是日本隊,在國際賽場上時常有高光表現,2013年底的友誼賽以2:2平荷蘭隊,以3:2逆轉比利時隊,儼然成為亞洲足球的旗幟。
從小組來看,日本與哥倫比亞、希臘、科特迪瓦同組,沒有傳統強隊,出線形勢最好。有一支旅歐軍團做底氣,賽前日本隊上下信心十足,主帥扎切羅尼稱不懼怕任何對手,本田圭佑更是喊出“奪冠”為球隊提升士氣。除了與西班牙、荷蘭、智利同組的澳大利亞,伊朗和韓國都有可能爭取到一場勝利。
但誰也沒想到,亞洲足球會在巴西敗得如此慘烈。在哥斯達黎加屢爆冷門在死亡之組異軍突起,將意大利和英格蘭送回老家後,亞洲球隊成了名符其實的“魚腩”。
是什么導致了本屆世界盃亞洲足球之殤?
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球星恐怕是首因。儘管近年來歐洲俱樂部日韓球員的面孔越來越多,本田圭佑、岡崎慎司、樸主永、孫興民等也算身出名門,但在世界盃的賽場上也只是蕓蕓眾生,難以起到扭轉戰局的關鍵作用。在防守端更是人才匱乏。日本與科特迪瓦的較量場面佔優,但是德羅巴一上場日本脆弱的防線立即崩潰;面對哥倫比亞,後防更顯無力,結果被對手4球完爆。韓國遭遇實力一般的阿爾及利亞,防線猶如門戶洞開,也被對手灌進去4個球。
在技戰術方面,4支亞洲球隊中日本的戰術特點最為鮮明。日本隊苦心鑽研傳控球打法,本屆世界盃也能打出精妙的配合,但由於身體單薄、節奏慢,很難滲透對手防線,還常常被對手打反擊。與希臘隊對陣,儘管多一人掌控比賽局面,但身體的劣勢顯露無遺,高大的希臘人總是在對抗中佔便宜。韓國隊靠意志頑強的全場瘋跑,但是遇到體能充沛的歐非球隊則很難奏效。伊朗和澳大利亞隊雖然有身體優勢,但球員多是在本國聯賽效力的年輕球員,戰術和整體意識均弱。伊朗面對阿根廷等強隊,只能被動防守。澳大利亞雖然敢於與強隊對攻,但首尾不相顧,自己也被打成了篩子,3場比賽丟了9球。
亞洲足球在巴西的潰敗,在於盲目自信、基礎薄弱。眾多在海外效力的球員讓日韓信心爆棚,在亞洲稱王稱霸尚可,但是到了世界盃的賽場上,這一優勢立刻蕩然無存。歐洲足球已有百年曆史,聯賽體系完備,經濟文化發達;南美足球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國內聯賽和取道歐洲兩條路並行。非洲因為殖民文化,借雞生蛋,完全採取走出去戰略,涌現了眾多大牌球星。儘管亞洲足球與過去相比進步明顯,但在聯賽運營、青訓建設、足球人口方面依然薄弱。
當然,如果僅以本屆世界盃的糟糕表現就說亞洲足球前景暗淡,也未免言過其實。日韓足球建立了自己的體系,重視青少年培養,國內聯賽和國外聯賽互動,將大批球員輸送到歐洲,這條路並沒有錯。在職業化進程不到30年的亞洲足球,想彎道超車短時間追上歐美沒那麼容易。亞洲在巴西的失落未必是壞事,它提醒亞洲,足球非一日之功,腳踏實地打好足球基礎、完備聯賽體系,著眼長遠,才是正路。
這對中國足球來說更是如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