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甘肃省残联第七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 徐雪 摄
中新网兰州6月18日电 (记者 徐雪)“五年来,甘肃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3.2万残疾人直接受益。同时将26.98万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97万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2.9万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救助。”甘肃省副省长何伟18日表示。
当日,甘肃省残联第七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全省残疾人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何伟介绍说,五年来,全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100万人次,服务率由“十三五”初期的32%提升到2020年底的97%,辅具适配率由10%提升到96%。
图为技师为残疾儿童扫描取样制作辅助器具。(资料图) 徐雪 摄
“从收入看,尽管甘肃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总体仍较低,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全省人均收入水平的56.1%,特别是已脱贫的31.4万残疾人面临着返贫风险。”何伟说,同时,全省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在量和质上都明显不足,大多还处在保基本、“有没有”的低层级阶段,离高质量、“好不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得到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水平更低。
何伟还说,各级残工委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31.4万已脱贫残疾人的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切实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还要强化没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群体的兜底保障,重点关注重度残疾、老残一体、病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群体,保持过渡期内兜底保障政策不变,把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位。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残疾人有尊严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何伟称,目前甘肃已登记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约33万人,通过不同形式实现就业的只有24.15万人,还未完全实现应就尽就,要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培育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产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要支持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
何伟表示,甘肃相关部门应动态掌握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做好“一对一”精准化服务;农村要充分发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涉农企业中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扶持发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促进农村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城镇要加大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力度,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消除歧视,激励用人单位雇佣残疾人。
“据有关专家测算,早期残疾预防每投入1元,后期康复治疗就可少投入36元。我们要变后期康复为前期预防,早介入、早干预,减少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何伟提出,相关部门要实施好出生缺陷干预、早期康复训练等重点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要持续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加快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实施好重点康复项目,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要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足额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