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禮歐洲:買歐洲國家等於買行業?

華爾街見聞

text

【亞太日報訊】很多時候大家在投資歐洲國家指數時都有一個誤區,即研究了一大堆國家的宏觀基本面後決定買某國的指數ETF,但持有後發現該國的指數表現並不如意,問題出在哪里?可能並不是宏觀分析有問題,而是忽視了歐洲國家指數和行業的強相關性。歐盟成員國有28個,歐元區亦有19個國家組成,歐洲作為舊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每個國家都有非常不同的產業集群和相對雄厚的工業基礎。今天的歐洲雖然問題重重,但林立世界強國之林的根本還在,某些小國在很多行業依然位居世界前列,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接下來就來巡禮下各國的情況,為什麼說買歐洲國家的指數基金就是在買某個行業。投資者在投資國家指數的同時,應該明白自己的行業風險敞口。讓我們先從美股和歐洲股指的相對表現說起,下圖中自2004年來,MSCI IT業指數相對市場的表現和美股相對歐股的表現相關性極強。

這絕非偶然,對比歐洲和美國行業的在整個市場中的權重發現:美國在科技和醫藥行業的權重明顯大於歐洲,而歐洲市場則有眾多工業、消費品和金融企業。所以,做多美國同時做空歐洲實際等同於做多高科技公司。投資者的出發點可能是看好美國經濟,看空歐洲政治經濟,但沒想到的是無形中產生了對高科技企業的風險敞口。

那麼為何說買歐洲國家就是在買某個行業呢? 這個現象又是如何造成的?行銷中常說的2/8原則(20%的客戶貢獻80%的利潤)在此處同樣適用。下圖顯示,市值排名前5的大公司在多數歐洲國家的權重極大。瑞士的雀巢、羅氏制藥、諾華制藥、UBS銀行、曆峰集團5個國際巨頭占了全市場市值的73%。其他國家的情況也類似,愛爾蘭的瑞安國際航空,西班牙的桑坦德銀行,比利時的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丹麥的維塔斯風電,法國的賽諾菲,德國的拜爾集團,戴姆勒賓士,西門子,安聯保險,巴斯夫化工,英國的英國石油,荷蘭皇家殼牌,瑞典的HM時裝集團等等,每個國家總有幾個如雷貫耳的國際巨頭。

無圖無真相,直接選取幾個代表性的國家稍作介紹。愛爾蘭占世界飛機租賃50%以上的市場份額,也誕生了瑞安國際,Aer Lingus等歐洲較大的航空公司。愛爾蘭ISEQ指數近幾年的表現和歐洲航空公司指數的市場表現如出一轍。

眾所周知,挪威以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聞名世界,依靠石油出口累積了巨額財富,其主權財富基金是世界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之一。毫無疑問,買挪威指數等同於買了一只石油股。該國指數在2015年隨石油價格重挫。

金融股占義大利全市場市值的35%,INTESA SANPAOLO, UNICREDIT等大銀行在歐洲銀行業的資管規模極大。該國的經濟亦嚴重依賴銀行系統,因此,義大利富時指數和銀行業的表現息息相關。

瑞士的諾華制藥和羅氏制藥在世界藥企中亦是規模首屈一指的巨擘。醫藥行業占瑞士全市場的比重在35%左右。

令人以外的是,丹麥的指數也和醫藥行業高度正相關。丹麥可能沒有聞名世界的巨頭醫藥企業,但醫藥公司在丹麥的市值占比高達49%。

下表中總結了其他主要歐洲國家的行業權重。德國拜爾和巴斯夫兩家化工公司的權重占整個市場的15%。因此,DAX指數的表現和做多歐洲化工(原材料)+做空歐洲金融指數+做空歐洲能源指數的效果接近。法國雖然有AXA,BNP Paribas 等金融業巨頭,但金融整體占比卻是低於歐洲整體水準的,CAC指數的整體行業權重和歐洲市場是最為接近的,其近年來的表現和做多CAC指數+做空歐洲金融指數+做空歐洲化工業指數等同。

英國由於荷蘭皇家殼牌和英國石油的存在,能源股權重在12%左右,明顯高於歐洲平均的5%。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金融業也自然是英國權重較大的行業之一。FTSE指數近年來的表現和做多歐洲金融指數+做多歐洲能源指數效果相似。西班牙,又是一個銀行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其比例高達37%以上,Telefonica的存在讓電信業在西班牙市場的權重明顯高於歐洲平均水準。因此,西班牙指數和做多電信+做多金融業的組合的表現接近。荷蘭市值排名前3的公司分別為:聯合利華(15%)、荷蘭皇家殼牌(13%)、ING(12%),但其市場整體行業權重較為均衡。比利時的情況也較為類似,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KBC銀行和ENGIE三個公司占到整個市場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值。瑞典雖然有HM,愛立信等行業巨頭,但金融業占了將近四成比重,是個不折不扣的金融業國家,斯德哥爾摩亦是北歐的金融中心。與此同時,瑞典的重工業在歐洲也是相對優勢的產業,占比達到27%,誕生了薩博,斯凱孚,沃爾沃等公司。

綜上所述,歐洲國家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行業風險敞口,在投資指數基金時尤其應該注意所對應的行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