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全乡有毛南族1.39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约14.2%,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35.81%下降至2019年1.07%,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3000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程度达100%。
近年来,我国针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文件,贵州省委、省政府就较少民族地区发展提出“两个优先”(各部门项目资金优先向较少民族地区倾斜、优先建成全面小康)扶持政策措施,把卡蒲毛南族乡列入率先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民族团结示范创建、精神文明创建、文化示范创建、省级100个示范小城镇等进行先行先试,集中力量帮助毛南群众加快发展步伐。
毛南族群众喜开颜
卡蒲毛南族乡积极探索,采取“强基础、强政策、强产业”,“促保障、促落实、促发展”的工作措施,使毛南山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保障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毛南族干部群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得到极大激发。2020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平塘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平塘顺利实现减贫摘帽。截至4月底,毛南族乡剩余毛南族未脱贫人口67户136人全部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率先实现毛南族整族脱贫“清零”目标,为平塘县高质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树标杆、做示范。
强基础 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促保障
按照平塘县委要求,落实双组长工作责任制,毛南族乡成立由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及各包村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和各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将90%的干部下沉到村组一线开展工作,实行党政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帮扶干部包组到户的一包到底工作责任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逐级抓好落实。
同时,定期听取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实时调度,强化督促,确保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精准施策。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农村人口包保责任制,采取一个干部一天入户一次,对所包保的贫困户、非贫困户做到心中有数,具体包保到户到人掌握问题精准,解决措施到位。目前帮扶干部累计进村入户开展工作45130人次,网格干部都能做到情况清、底数明,精准数据得到有效保障。
强政策 夯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促落实
围绕政策宣传,按照包保区域划分,各网格员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县有关政策采取定期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上门送政策等方式,向群众反复解答脱贫攻坚各类政策,使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政策知晓率不断提高。
全面推进“讲习所上一堂课、为群众办一件事、村民组开一次会、村党支部进行一次座谈、同外出务工人员通一次话、交一批听党话跟党走的知心朋友”的“六个一”工作法,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截止目前累计完成在讲习所上483堂课,为群众办7294件事,召开群众会、院坝会8861次,在党支部进行341次座谈,同外出务工人员通一次话16271人次,交12951名听党话跟党走的知心朋友,全乡脱贫攻坚力量更加凝聚。
围绕政策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针对惠民政策,网格员逐家逐户进行送政策上门,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和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问题,加强群众主动脱贫的观念意识。累计实现送政策上门28146次,化解群众疑难问题13094个,让政策服务直接进入百姓家,打通干部群众沟通最后一米,干群关系更加亲密。
建立民情台账,强化跟踪问效。针对网格员上门服务,认真梳理“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工作台账,梳理为民服务台账,建立群众问题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由乡纪委跟踪督查到位,确保工作扎实取得成效。累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209人,开展医疗服务救助16729人次,完成大病签约对象7人,慢病签约对象120人,办理发放残疾人证142本,帮助56户58人低保、五保户签订赡养协议,核实发放各类补贴804次。
强产业 找准脱贫增收有效途径促发展
毛南族乡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率先小康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省脱贫攻坚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抓住黔南师院对口帮扶机遇,以“校农结合”为依托,转化向“乡厂校店”延伸产业链条。
“校农结合”蔬菜种植基地
在“校农结合”的引领带动和“乡厂校店”的支撑下,建成黔南师院平塘“校农结合”农产品销售旗舰店,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妙勺掌柜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康之源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兴源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窖坛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藤缠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校农结合产业园区,全县建成“乡厂”18家,有9家入驻电商平台,开办“校店”15家,实现“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全方位多渠道升级,促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乡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和特色,逐步形成以中药材、蔬菜和生态畜禽为主导的“一长两短”产业发展模式。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业”目标,引进龙头企业巩固现有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产业,使全乡产业固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卡蒲毛南族乡“校农结合”农产品收购现场
同时充分发挥本地企业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方式,由合作社对流转的土地和各村劳动力统一进行管理,实行科学调度,采取农忙时错峰务工方式向公司企业派工,使得全乡所有在家劳动力能够享受充分就业,每户群众都能有增收渠道。毛南族乡发展生态禽、辣椒、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项目,逐步发展成为在乡级开厂生产农产品、高校设店销售的“乡厂校店”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全乡6个村均建立了劳务输出队伍,560人已建立用工台账,目前已派工2480人次,预计发放62万元务工工资,其中贫困户占2/3,按照每户2个用工计算,今年每个家庭能够实现增收30000元左右。在稳定就业的同时,贫困户从产业中拿到租金、享受分红、实现就业、学到技术、带动发展,实现群众收入“四重保障”,既实现了增收,又巩固了脱贫成果。
毛南族群众新居
毛南族乡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得益于国家利好的民族政策,得益于各部门领导的倾心帮助,得益于广大毛南族群众的精诚团结、拼搏进取。毛南族乡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奋力迈出乡村振兴的步伐,让党的民族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孙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