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像美像俄?055大驱的角色扮演

观察者网

text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中国海军同日同地一次性下水两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消息毫无疑问是最能博眼球的新闻了。在这条新闻背后,有关中国海军需要多大规模舰队的话题也再次浮出水面。而与此同时,俄罗斯传出了俄军将大批量翻新冷战后期装备的203毫米自行榴弹炮,作为一种我军曾经研讨后最终放弃的火炮口径,当代的203毫米炮,其特殊意义又在哪里呢?

学美又像俄的055

本周,在大连造船厂里同时建造的两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同时下水,随后两舰就正式进入舾装状态。对于这件新闻,外国媒体都给予了报道,毕竟一次性下水两艘排水量过万吨的大型水面舰艇这样的事儿,在21世纪还是绝无仅有的。恰好055型又是当代可能仅次于DDG-1000的先进大型水面舰艇,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艘下水的055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要堪比20世纪初的两艘无畏舰。

无论有没有航母的时代,战列舰在海军力量中的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次下水以后,中国海军已经下水、大概成型的055型驱逐舰已经有4艘,算上船厂里已经看到分段甚至总段,确认已经开始建造的后续舰,055型的总数已经达到6艘。只要中国不发生类似苏联解体那样的巨大变动,这些战舰在未来差不多五年时间里就会全部竣工服役。

按照现在的建造速度,2020年左右,这两艘驱逐舰就能竣工入役

对中国的军迷来说,这种排水量与旧时代巡洋舰不相上下的战舰非常重要的一件功能就是用来在“世界第二海军”的比较中处于有利位置。毕竟在过去十几年里,虽然中国海军有了一艘又一艘防空能力更先进也更新的“中华神盾”防空导弹驱逐舰,但在面对俄罗斯海军仅有的四艘苏联时代的导弹巡洋舰时,中国军迷仍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舰由衷的向往。在055型大型驱逐舰服役之后,中国海军也能有机会收获“这才是男人应该驾驶的战舰”之类的称赞。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访问英国时,英国海军的舰员就曾对其发出过“这才是男人应该驾驶的战舰”的赞叹

对中国海军而言,这种排水量超过13000吨的大型导弹驱逐舰的意义则更加非比寻常。作为中国海军第一种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到与航母进行协同作战的大型水面舰艇,055型大型驱逐舰比起052C/D系列驱逐舰更加强调远海作战能力以及与航母的配合与协同。其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可以承担航母编队的防空指挥任务,其更加强大的舰载武器也有助于增强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打击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055型大型驱逐舰的运用方式,与基本架构在上世纪末就定型的052C/D系列导弹驱逐舰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放到美俄这样的“老牌海军”的话语体系下,实际上已经足够划分驱逐舰和巡洋舰了。当然,由于中国海军发展阶段的特殊性,055的这种“巡洋舰”特性,又显得与美俄各自的标准有不少区别。

美国和苏联的巡洋舰虽然都很强大,但在设计需求上是不一样的

按照美国海军的定义,巡洋舰作为航母编队里价值最高的水面舰艇,其关键性的作用就是为航母提供编队的直接护卫,因此就像“红色警戒”之类游戏里描绘的西方阵营巡洋舰一样,美国巡洋舰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防空作战能力上的显著强化。美国巡洋舰在航母编队中承担了指挥舰队防空作战的重要任务,在冷战期间,包括黄铜骑士、小猎犬、标准-2等几代远程舰空导弹都优先部署在巡洋舰上,航母编队的舰队防空指挥所也设在巡洋舰上,相应的舰队防空指挥人员也都在巡洋舰上进行作战指挥。

在冷战后期,巡洋舰=宙斯盾已经成了基本要求

由于在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中,舰队需要协调舰载战斗机和防空导弹两种不同的防空武器类型,并且严防二者的杀伤区域出现重叠以避免本方导弹击落自己的舰载机,因此其作战协调的复杂程度要比普通的水面舰艇更加复杂。

在巡洋舰的指挥所里,不仅需要战舰依靠本舰的大型远程雷达进行搜索,还需要整合来自预警机的早期预警信息和编队其他舰艇的对空警戒情报。同时还需要协调各防空舰和舰载战斗机,根据来袭目标的性质和位置进行分配……即使在计算机技术发达、水面舰艇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完成这样复杂的信息收集、处理、协调和分配依然需要规模不小的参谋决策机关和执行人员。

同时,防空作战的指挥舰也需要携带大量的舰空导弹和先进的大型远程雷达以及相应的作战系统。对于堪称“最大美粉”的中国军队,在航母编队的构建上,055型大型驱逐舰自然会看上去与美国的巡洋舰“如出一辙”。

但如果考虑到中国航母的发展状态,055如果仅仅是一条防空型大型驱逐舰,显然是难以满足我军目前的作战需求的。

由于中国航空母舰的技术水平限制,在滑跃起飞的模式和相对美国超级航母较小的吨位,以及歼-15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国产航母的舰载机力量在数量和攻击能力上都相对较弱,中国海军显然还不能像美国航母一样将反舰甚至对地攻击任务交给舰载机就万事大吉,而需要编队中的水面舰艇在承担防空的同时,在反舰和对陆攻击作战上做出相当的贡献。

中国海军的航母攻击能力还无法与美国航母相提并论,因此055也需要承担舰队攻击的任务

对陆攻击的事儿相对简单,毕竟在拥有卫星定位系统制导的远程巡航导弹之后,水面舰艇只要能装载和发射这类导弹的发射单元,就能具备足够的对陆攻击能力。这一点上,美国在宙斯盾舰装备“战斧”,和055型大型驱逐舰配备鹰击-18A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是一样的,但在反舰作战上,美国巡洋舰上用射程120公里的“鱼叉”敷衍的做法肯定是不够的。相反,苏联巡洋舰式的大威力远程反舰导弹,才是中国海军所需要的。

苏联巡洋舰是需要反航母的,这一点,和中国海军是一样的

按照这一的思维,055在编队中所扮演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又和俄罗斯(准确说是苏联)的巡洋舰有着相当的契合。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了1144型和1164型两种不同级别的导弹巡洋舰,尽管其作战想定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两型舰共同的特点在于都同时配备了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和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不管是在伴随载机巡洋舰的时候还是作为搜索-跟踪群的旗舰时,都要同时承担舰队防空和远程反舰两项重任。

当然,在上个世纪末苏联的技术水平下,这两种武器不可能使用同一种通用导弹发射装置,因此无论是1144型还是1164型都配备了两款不同的导弹发射系统。而在当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武器装备体系化、通用化取得的不断进步,大威力、远射程的反舰导弹和远程防空导弹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通用化,使得055型大型驱逐舰的作战灵活性要比俄罗斯的产品更加强大。

055和052D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尺寸一样,但可以携带的反舰导弹数量要多一倍

至于055的数量和使用方式,按照俄军那样成为舰队旗舰,那显然是低估了中国海军的气魄,不过参照美军方式使用,还是可以看出来的。按照美国海军的编制,目前的导弹巡洋舰是以2艘编组一个巡洋舰大队,配属给某支航母打击大队,确保航母在海外任务中至少有一艘巡洋舰能够“保驾护航”。

中国海军的055型大型驱逐舰虽然未必会像美军一样组建单独的部队,但在未来的使用中,以两艘一组为航母护航的作战形式还是相当合理的。目前6艘的建造数量,也和我国目前已经服役或在建的航母数量暗合。当然,未来中国海军必然会建造更多的055,而具体的建造时机,就要看第三艘国产航母的研制情况和节奏了。在这期间,通过积累现有6艘的使用经验和进一步的改进设计方案,未来建造的055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改进,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战斗力。

203炮还能“再焕青春”吗?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消息,在今年6月底,部署在科麦罗沃的俄军中央军区炮兵部队已经接收了12门翻新的2S7M自行火炮,而随后俄军还将接收更多经过升级的2S7M型203毫米自行火炮,其装备范围也将涵盖俄军现有的五大军区。

从外观上看,2S7M和2S7几乎没有区别

尽管被称之为“重新服役”,但从单一型号的角度看,2S7系列自行火炮其实从来没有从俄军部队中正式退出,在谢尔久科夫军改时期,俄军大规模地削减了包括203毫米火炮在内的炮兵部队,俄军一度只剩下几个炮兵营还装备2S7自行火炮,表明当时俄军“放弃”203毫米炮的心态已经十分明显,如今该型火炮的“再度走红”,确实也是多少有些“逆世界潮流而动”。

这轮改革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形成决策。据当时俄罗斯《消息报》称,改革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扩大炮兵部队规模,将组建一批新的炮兵团和旅级部队。该报称这是俄陆军30年来最大规模的变革。装备方面,新组建部队将装备“飓风-1M”火箭炮、MSTA-SM(2S19M)型自行榴弹炮以及无人机。此外,还将启封一批2S7式203毫米榴弹炮和2S4式240毫米迫击炮,使之恢复服役。

2S3和2S7都是冷战期间苏联机械化部队进攻时用于突破的重型炮兵力量

大批量装备203毫米自行火炮这件事情,对于当代军队来说已经是很少见了。毕竟在整个冷战期间,全世界只有两款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大规模装备部队,一款是美国研制的M110,另一款就是苏联研制的2S7。其中M110几经改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美军中全面退役,至今仅有日本、台湾等少数国家还在装备;而2S7则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装备苏军,并且一直服役至今。

应该说两种火炮在冷战时期都处于两大阵营炮兵部队里极端重要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在战线狭窄的西欧战线上,大口径火炮无论对于防御方压制进攻力量还是进攻方摧毁坚固据点都有着很好的效果,而快节奏的机械化战争对于火炮的自行化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较远的射程又使得203毫米炮成为打击敌方炮兵的重要武器,加上作为能够发射核炮弹的武器,203毫米炮还承担了双方军队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职责……

冷战期间的203毫米自行火炮是北约国家的防御利器,也是华约或者说苏军的重锤

但是在冷战末期,美军已经开始全面退役自己装备的203毫米炮,并且将该型火炮从装备体系中取消。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与M110这款自行火炮的性能缺陷有关。一方面,M110为了便于空运部署,使用了一款重量较轻的履带底盘,这让该炮必须采用敞开战斗室,战场生存性较差;另一方面,轻型的底盘也限制了M110的进一步升级,M110经过几次升级之后,到80年代已经基本没有升级的潜力;而从美军装备体系来看,80年代服役的M270多管火箭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已经可以弥补M110退役留下的空缺,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则因为155毫米核炮弹的诞生失去了独特性。加上155毫米火炮在射速上的优势以及射程上的增加,203毫米火炮所赖以存在的优势几乎已经不复存在。

M270在美军这边取代了203毫米炮的位置,而在一些没有此类武器的国家和地区,203毫米炮还是保留了下来

类似的原因在苏联的2S7身上也有,2S7同样使用了敞开战斗室,防护力偏低;虽然使用了自动装弹机,但射速仍然没有大幅度增加;虽然32公里的射程在苏军里最远,但与新一代的2S19自行火炮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唯一的优势在于203毫米炮较大的威力对于进攻的苏军还很有必要,因此2S7才一直在苏军序列中服役。

但是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战略态势由攻转守,在这样的情况下,2S7遇到的问题其实和当年M110的问题一样,加上战后精确制导弹药的应用降低了对弹药威力的要求,处于防御状态的俄军对于203毫米炮的需求也在持续下降。

苏联为152毫米炮研制了“红土地”,对203毫米炮却……

类似的问题在解放军当年研制203毫米炮时也有过。当年兵器工业部门与英国、西班牙联合研制203毫米牵引火炮时,其最终目的是研制国产的203毫米自行火炮,我国的203毫米自行火炮设计也试图改善美苏在此类火炮上的不足,比如计划只用封闭式的炮塔战斗室,同时配备自动装弹机,加上我国203炮因为后发优势,发射底排增程弹药时射程达到50公里左右,理论性能也是较为先进的。

但在冷战结束后,一方面必须使用主战坦克底盘的203毫米自行火炮研发和装备成本过于高昂(参考苏联的经验,很可能主战坦克底盘都无法满足全封闭的203毫米自行火炮的要求),另一方面当时准备研制的52倍径155毫米炮预计在射程上较传统的45倍径155毫米炮有较大提升。经过权衡,我国最终也放弃了203毫米自行火炮的研制。

中国研制过的唯一一门203毫米自行火炮,目的只是测试,其结构和布局与我军设想的自用型号完全不同

此次俄军装备203毫米炮,一方面的考虑可能是受限于俄军先进自行火炮不足的现实,返修一部分老炮以满足部队数量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受到东乌克兰和叙利亚内战的影响,毕竟在这两地的战斗中,大口径火炮对于坚固设防的城市的打击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让俄军决定回复装备一部分这种火炮。

当然这种装备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军炮兵火力的面貌,在叙利亚和乌克兰学到的经验也未必就能完美适应欧洲的局势和需求。但对于经历了“谢尔久科夫”军事紧缩后的俄军,重拾“大炮兵主义”,大力加强炮兵部队的建设,也反映了俄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战争形态的认知与想象。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