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雜交水稻

农民日报

text

資料顯示,近年來,雜交水稻品種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年推廣面積100萬畝以上的品種數由2002年的46個增加到2004年最高的59個後逐年下降至2012年的29個;年推廣面積500萬畝以上的品種數由早期的9個左右下降到目前每年1個;從2007年起就未出現過1000萬畝以上的品種。雜交稻主要推廣品種的單個品種年均推廣面積由1993年的213.3萬畝,大幅降至2012年的37.4萬畝,降幅高達82.5%。

  

“拯救雜交水稻!是記者8月26日在“C兩優華占長江上游品種示範會上聽到最多的提議。其實,早在三年前,湖南農業大學陳立雲教授就發出了拯救雜交稻的呼籲:要把拯救雜交稻當作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和挽救民族種業的大事來抓。

  

“拯救雜交水稻是一個系統工程,非幾個人、幾家單位力所能及。要有政策支持;要找准阻礙雜交稻發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術關鍵,開展多學科協同創新攻關;要加強多部門、多行業的密切配合,在頂層設計框架下,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陳立雲說,“只有這樣,雜交水稻才會重新煥發青春。

  

**是什麼阻礙了發展?

昔日優勢變劣勢**

  

過去,我國雜交稻能夠成功應用主要歸結於產量優勢(一般能增產10%以上)、種子價格優勢(2008年以前每公斤雜交稻種子價格在12元以下)、育秧技術優勢(雜交稻大田用種量只有常規稻的10%~20%)。

  

如今,隨著優質高產常規稻育種水準的不斷提高,雜交稻與常規稻的產量差異正在縮小,目前生產上種植的一些高產常規早稻品種其產量已接近雜交早稻水準;由於勞動工價大幅上漲、種子公司高價運作、種子企業高額的研發成本等因素,雜交稻種子價格比發展早期提高了約10倍;隨著直播、機插秧的迅速推廣,育秧播種密度大,育秧期不會產生分蘖,必須通過增加用種量來保證基本苗,導致雜交稻大田用種量成倍增加,致使雜交稻種植面積不斷減少。

  

缺乏適應規模化生產的品種

  

直播、機插、機收是規模化生產的主要技術。直播的最大優勢是成本低,每畝節約成本200元以上;機插秧雖然比直播每畝多約100元的生產成本,但草害好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季節矛盾,通過延長品種的生育期可以增加產量,是今後重點發展方向。

  

然而,直播和機插對雜交稻性狀要求的最大改變是大田用種量增加和生育期變短。如果是麥茬稻,通常要求品種的生育期比傳統移栽方式縮短510天;如果是雙季稻,早稻品種的生育期要求早、中熟,晚稻品種要求生育期比五豐優308等中熟晚稻品種短58天。

  

機收對雜交稻性狀要求的最大改變是抗倒性要強,尤其是直播稻抗倒性要更強。品種一旦倒伏,除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外,機械不能收割,每畝要增加200元以上的人工收割費用。機收的普及與工價的上漲使品種的抗倒性成為農戶的首選性狀。

  

現代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雜交稻生育期變短,造成產量下降,用種量增加,種稻效益不好。

競爭力如何提高?

  

現代農業對雜交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當務之急是降低雜交稻種子價格、培育生育期適宜的品種、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稻米品質。

  

降低種子價格是硬道理

  

“農民希望少投入、多產出,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是種子價格要低。陳立雲說,“目前看來,依靠科技進步來降低雜交稻種子價格是行之有效的。

  

通過選育超高異交結實率的親本大幅度提高雜交組合的制種產量和種子商用價值。陳立雲育成的水稻兩用核不育系創5S(瓊審稻2013020)和耘9S(湘審稻2012022)農藝性狀特別優良,庫容量已接近區試對照雜交稻的水準,具有制種超高產的潛力;柱頭外露率高、活力強、親和度好,在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情況下,異交結實率可達75%以上;開花習性受異常天氣的影響小,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不會出現大量閉穎;不易穗上發芽;種子不裂穎或極少裂穎,種子芽率高且穩定。與當前大面積生產上使用的水稻兩用核不育系比較,制種產量可提高30%以上。

  

通過最佳制種基地和時段選擇大幅度提高雜交組合的制種產量和種子品質。兩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遇低溫、育性穩定性差的三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遇高溫都可能造成雜交制種失敗;抽穗揚花期異常高溫乾燥或低溫陰雨會造成雜交制種的大幅減產;成熟收穫期連續陰雨會造成雜交稻種子芽率降低,影響種子商用價值。

  

培育生育期適宜的品種

  

雜交早稻直播、機插要求品種的生育期為早、中熟。陳立雲及其團隊培育的早稻兩系不育系9771S(湘審稻2005042)、幫191S(湘審稻2011049)和Z236S(瓊審稻2013021)生育期短,早發性好,農藝性狀優良,配合力強,制種產量較高,容易配製出全生育期110天以內的雜交早稻組合。

  

雜交中稻機插一般要求品種的生育期與汕優63相當,用創5S配製的系列組合生育期基本都屬這一類型。雜交中稻(麥茬稻)直播要求品種的生育期與天優華占相近,用耘9S配製的系列組合生育期與天優華占相當或短2~5天。

  

雙季晚稻機插要求品種的生育期比五豐優308短58天。培育的三系新不育系47A、85A所配組合生育期都有趨早的遺傳特性,大多數組合在湖南長沙作雙季晚稻種植,6月26日播種,7月11日移栽,8月2728日齊穗,全生育期比五豐優308短8天左右。

  

種田大戶更看重好品質

  

種田大戶願意種常規中、晚稻品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品質較好,與雜交稻比較,常規稻減產的部分可以通過稻穀的加價得以彌補。因此,要提高雜交稻的競爭力,不但要進一步提高產量,更要提高品質。

  

2012年和2013年在長沙進行的一季晚稻3次重複品比試驗中,用創5S配製的雜交組合共有24個比豐兩優4號增產5%以上,增產最高的達到11.5%。大部分組合的稻米品質達國標三等優質稻品種標準。

  

2012年和2013年在長沙進行的雙季晚稻遲熟組3次重複品比試驗中,用耘9S配製的組合共有22個比天優華占增產5%以上,其中增產幅度最大的的達到了15.0%。大多數組合的輾米品質和外觀品質達到天優華占的水準,食味品質明顯優於天優華占。

  

2013年在長沙進行的雙季晚稻早中熟組3次重複品比試驗中,47A/276畝產達579.2公斤,比五豐優308增產2.4%,稻米品質與五豐優308相當。

好品種農民信服

  

“好品種是育出來的、選出來的,也是推廣出來的。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鄧光聯告訴記者,“拯救雜交水稻,必須要有讓農民信服的好品種。

  

“雜交水稻種子生存空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打造出更好的雜交稻品種,是民族種業企業的責任。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稻集團總裁陽慶華說,“對於優良水稻品種,角度不同定義也不同。有人認為投入少的是好品種、有人認為產量高的是好品種、有人認為好種好管的是好品種、有人認為異常氣候穩定的是好品種。其實,歸納起來,能給廣大農民帶來高效益的就是好品種。

  

“此次示範的C兩優華占就是高產穩產的典範,是新秀品種,是拯救雜交稻的生力軍。中國水稻研究所章秀福介紹,“該品種分蘖力強(40~65根)、中大穗、熟期適中、高溫結實性好、稻瘟病抗性好、抗倒性好。

  

C兩優華占——雜交稻生力軍

  

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穗數足(畝有效穗1721萬)、穗粒數多(穗粒數180210粒)、結實率高(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長江上游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對照Ⅱ優838短0.7天。株高101.8釐米,穗長23.0釐米,每畝有效穗16.5萬穗,每穗總粒數202.2粒,結實率79.3%,千粒重23.7克。

  

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一般,耐冷性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

  

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3%,長寬比2.9,堊白粒率18.0%,堊白度2.0%,膠稠度85毫米,直鏈澱粉15.7%,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產量表現:2010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9.9公斤,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4%;2011年續試,平均畝產605.8公斤,比Ⅱ優838增產4.1%;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2.9公斤,比Ⅱ優838增產4.8%;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9.0公斤,比Ⅱ優838增產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