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中,工业物联网的红利不只属于头部企业

界面新闻

text

“新基建的核心是用5G、AI、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来赋能,实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全面升级到‘智慧基建’。”日前,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于辰涛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于辰涛认为,新基建成为焦点,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行各业都需结合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获得创新能力。

“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正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速流程再造,达到提质、增效、降本的效果。”于辰涛称,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得以更加凸显。

在4月14日联想集团举办的首次线上全球云誓师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联想要积极成为“智慧基建”的核心提供商。

杨元庆称,新基建中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网络、人工智能,恰好与联想集团的3S战略相契合。

联想集团的3S战略包括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和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s)等。

今年3月初,中央强调加快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隶属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领域的阵地之一。

工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汇。

2012年,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这一概念,随后推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将其打造成为制造企业追捧的圭臬。

2015年8月,GE发布全球第一款专属于工业领域的云服务平台Predix。

老牌工业劲旅纷纷在工业互联网上跑马圈地。西门子推出了平台Mindsphere,ABB拥有Ability,施耐德电气开发了EcoStruxure。

埃森哲预计,到2030年,工业物联网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14.2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为中国带来累计1.8万亿美元的GDP增长。

2018年,中国政府力推工业互联网发展,当年公布了72家国内示范企业,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智能制造所副所长陈琛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工业互联网的起点从制造业开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概念和范畴逐渐向建筑、能源、服务业甚至向农业领域拓展。

“同时,工业互联网已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集成创新的阶段,从政府主导推广走向市场自主发展阶段。”陈琛说。

他表示,从应用端看,大企业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效应更明显,更具备集成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互联网的红利只限于头部企业。

“传统产业里的龙头骨干企业或单项冠军企业,不一定是大企业,很多是中型骨干企业,它们非常有优势。”陈琛说,中国还有很多产业集群,亦可以从产业集群角度去培育工业互联网。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尹正也认为,中小企业在新基建中大有可为。

对所有企业而言,在数字转型过程中,无论是5G、云计算、AI,还是IT技术,都需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结合。

“但一些通用技术很难直接使用,也就是存在IT如何融合OT的问题。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挑战之一。”尹正在其撰写的《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大有可为》一文中提到。

尹正认为,数字化急需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利用已积累的数据提升产品质量、生产灵活性和生产运营效率。

在他看来,尽管大企业对某些领域所需的工艺及应用场景有深刻理解,但很难覆盖所有需求,有着更高灵活性的中小企业则能够发挥更大优势。

“很多中小企业通常深耕于某些特定领域,不断提供纵深服务,获得了挖掘更深层次技术运用和开发的机会,这也是推动数字化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尹正说。

陈琛表示,随着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以及逐渐走向企业内部,企业对工业物联网的期望和效用也越来越高,针对客户场景需求的工业物联网建设难度也越来越大、建设成本也越来越高。

“现在既是市场扩大阶段,也存在供给的挤出效应。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如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就要退出市场。”陈琛说,一些工业互联网企业看起来很风光,实际上压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