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阿里、5岁京东和5岁腾讯,17年前这样扛过了“非典”危机

界面新闻

text

“17年前的春天,北京接报了第一起“非典型肺炎”病例,整个城市人心惶惶。随后疫情蔓延到全国,成为国人记忆深刻的一场灾难。当年的阿里、京东、腾讯同样也被非典卷入漩涡之中,面临巨额损失,甚至有倒闭的风险。但那一年,从某种角度而言,又是它们的重生之年。

2003年疫情期间,成立只有4年的创业公司阿里巴巴全员被隔离。马云让全员采用了在家远程办公的方式,继续阿里业务的发展。被隔离期间,马云推出了淘宝,抓住了2C电商平台的机会。

2003年,成立只有5年的“京东多媒体”账面有两千多万资金,北京非典爆发21天,就亏掉了800多万,资金只能撑三个月。按照当年的疫情周期,倒闭是最大概率的结局。但当时还是个“互联网盲”的刘强东为了生存,选择搏一把,最终靠着在网上卖货,撑过了非典。而“京东多媒体”也开始了电商的征途。

也是在2003年,同样只有5岁的腾讯做了两件大事:上线QQ秀和Q币,为腾讯找到互联网增值服务这一“变现”途径;推出QQ游戏平台,首次迈入游戏领域。腾讯游戏帝国在这一年崛起。

17年后春天来临之前,一场武汉肺炎又让整个互联网圈陷入危机。尤其影视、餐饮、旅游等行业遭受重创;本就现金流紧张的初创公司可能面临倒闭。穿越肺炎疫情期间,失败、死亡是有些企业难以逃避的结果,但也有很多公司会兴起,也许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就已经在酝酿之中。

阿里:抓住网络零售“风口”

最初,非典给阿里巴巴造成的冲击几乎是灾难性的。

2003年5月,马云被关在家里,门口挂着大锁,由社区、防疫站、公安的三位人员严密看守,防止他逃出家门。原因是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感染非典,导致全公司五百多人被在家隔离。

那年,虽然广州已经被定为疫区,但是广交会还是照常举行,阿里巴巴亦派员参加。

5月5日,阿里巴巴一位几天前参加了广交会的姓宋的女同事因高烧送医,并于5月7日正式公布为确诊案例——她是杭州市那年4个中招的非典病人之一。

由于该同事从广州回来后,正常回公司上了几天班,按照规定,阿里巴巴全公司都需要被隔离。

5月6日上午,马云得到确诊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那时正是阿里巴巴高速发展时期,员工们每天在公司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如果要全员隔离,对公司是巨大的灾难。

但是灾情之下,阿里巴巴没有第二种选择,一切只能以防疫为重。好在,杭州市政府和宣传部门,在公布消息时,没有透露阿里巴巴的信息。各大媒体的报道,也只是说杭州某网络公司。

当时所采取的措施非常严格。阿里的五百多人,以及宋女士看病医院的医务人员近百名,全部隔离,为他们的隔离而服务的人员,多达几千人。

这是杭州市自非典疫情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措施,社会经济成本巨大。就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刊发社论,以《麻痹的代价》为标题,提出了严厉批评(仍然隐去了公司名称)。

马云和所有员工一样,被关在各自家里,12天不许出门。一日三餐由政府安排人送来,每天两次由穿着“太空服”的防疫人员,到家里喷药消毒。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而马云的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毕竟如何防控疫情,让不让员工去参加广交会,最高责任者在他。事情发生后,他面临着铺天盖地的指责。

内疚之下,马云向公司写了一封公开信,声称“这几天我的心情很沉重!从上午知道确诊后到现在,我一直想向所有的人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今天有任何事可以交换我们不幸患病的同事的健康,如果今天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来确保同事和杭城父老兄弟姐妹的健康,我愿意付出一切!”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内疚也没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和解决。

在隔离之前,阿里做了一系列准备。

5月6日下午4点半,马云公布了隔离和在家办公的消息,员工们没有惊慌,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阿里又联系杭州市电信部门,并派出公司的技术保障人员,确保每位同事家里都能联网,并接入公司系统;同时,更改业务工作和汇报流程。

只要管理过几十人以上公司的,就知道这一切有多么不容易,会引起多大的混乱。但阿里展现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仅仅两个多小时,一切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阿里开始了全员在家办公。

那段时间,阿里的员工把公司业务电话都转接到家里,然后告诉家里人,如果接电话,一定要说“你好,阿里巴巴”。所以那段时间,阿里的客户打电话过来,有时是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你好,阿里巴巴”,或者会听到婴儿哭泣、儿童玩耍的背景音。

员工们自觉地每天8点多开始工作,中午吃点饭,1点多又坐到电脑旁,晚上八九点,大家在网上一起聊天、玩游戏,甚至还举办了几次网络卡拉OK大赛。

马云和COO关明生,每天都拿着通讯录,一个一个地给员工们打电话,了解情况,安慰人心。最终,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一天中断,很多客户甚至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疫情。

在另一方面,非典也给阿里巴巴的业务带来了巨额的增长。

由于非典影响,很多国家发布了对中国的旅行警报,来华做生意的商人急剧减少。很多外商由于无法来华,选择了在网上交易。结果,阿里巴巴的业务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也迅速在中国和全球为人熟知。此前,阿里的人去推销业务,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介绍公司和解释什么是电子商务。自从非典以后,只要说一声阿里巴巴,客户马上就明白他们是干什么的,前期沟通成本大大减少,成交率大幅提升。

不过,非典时期阿里巴巴的最大动作,是推出了淘宝。

此前,阿里巴巴的业务主要是to B,没有面向个人的零售。非典发生后,马云敏锐地觉察到,网络零售将成为人们的刚需,阿里巴巴有必要推出零售业务。

但是他的想法被公司高管激烈反对。高管们倒不是不看好中国零售电商的发展,而是觉得阿里竞争不过当时的电商巨头,来自美国的eBay。

那时还是2003年,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如日中天,阿里巴巴只不过是一个成立才4年的创业公司,而eBay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商公司。没有人认为中国的公司能在互联网领域打败美国,电商领域也不例外。

时任阿里CTO吴炯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他说:“Jack,你疯了吗?你这样做会害了公司,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心服口服!”

但是马云坚持不为所动。4月份,他秘密组建了团队,安排在阿里创业圣地:湖畔花园。

所以,非典时期,除了被隔离的人员以外,还有一个6人的秘密研发小组,在湖畔花园紧锣密鼓地工作。

5月10日,淘宝上线了。打开页面醒目地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

由于被隔离,马云等都没法到现场去主持上线仪式。他在自己家中,举起酒杯遥遥祝福:“保佑淘宝一路顺风。”

此后,淘宝的发展也正如马云的预期,打败了eBay,成为国内第一,并发展为今天无比巨大的淘宝帝国,几乎成了中国零售电商的代名词。

阿里巴巴的前CEO卫哲曾经评论: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是每个人被迫都必须要用互联网的。

而《沸腾十五年》的作者林军则认为,2003年非典,最受益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其对阿里巴巴的影响不仅在于让电子商务加速推进,更在于让阿里巴巴获得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阿里巴巴借此完成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内部跃迁。

非典过去两年后,马云把5月10日定为“阿里日”。这一天,阿里人的家属可以去公司参观,游玩,公司也会举行各种庆典,和一年一度的集体婚礼。

马云在设立阿里日的公开信中表示,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非典时期公司的不屈奋斗而设立。他如此写道:但凡一个个人乃至一个公司,要成就其非凡的伟大,必经受并战胜非常的困难和挑战。

与很多人说“非典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不同,马云自己从来不这么说。他有更高明的阐述。他说:“非典时期,谁都不应该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应该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烦,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

京东:全面转型电商

在非典疫情发生之前,刘强东的生意做的还算顺风顺水。京东多媒体成立于1998年,以代销光盘、刻录机等光磁产品为主。没几年时间,他们就做成了这一领域全国最大的代理商。当时,刘强东计划铺设500个柜台,目标是成为电子行业的“国美”。

非典改变了一切。有资料显示,仅仅21天,京东多媒体就赔了800多万,而公司账上总共只有不足三千万元。

刘强东是个专注的人,除了自己的生意,他对许多事情都不怎么关心、也不太了解。因此,当员工向他提出了“互联网交易”的思路时,甚至都没有使用过QQ和Email的“互联网盲”刘强东并没有认为可行。他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互联网发生关系。

因非典形势所迫,刘强东别无它法。他动员员工在各大门户网站和垂直类网站的论坛广发广告贴,再通过QQ向有兴趣的客户推销产品。

“京东多媒体我知道,这是一家在中关村卖光磁碟片的,不用考虑,不会有假的。”在名为CNbest的论坛上,一位版主的发言帮助了刘强东。当天,他们就接到7个订单,一周内获得了36名用户。

刘强东备受鼓舞,他与CDbest干脆达成一份协议——后者帮助推广,他则为对方提成。合作进行的异常顺利,不仅光磁产品销量大增,而且用户还纷纷向京东订购其它电子产品,例如CPU、硬盘和CD机。

刘强东和几名经理没日没夜地泡在论坛和QQ上,凌晨还在发帖、回帖,一大早就四处发货。

那还是很原始的电商模式,员工们需要用纸、笔记下已经汇款的客户;在产品寄出之后,再发短信告知客户快递号,如果客户距离中关村不远,则会安排员工自己开着小货车上门送货。

但正是这个很“土”的模式,慢慢恢复了公司的士气,清理了非典造成的库存。生意日渐好转的刘强东开始觉得,这是一套比线下店更加有前途的经营模式。他心中的“国美梦”渐渐被新的“电商梦”所取代。

2004年元旦,“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可以售卖一百多种产品。当然,与今天相比,那只是一个粗糙的产品网页目录,每种产品配上两、三张图片。

这时,刘强东做出了另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砍掉线下业务,全面转型电商。在当时,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毕竟,在非典期间,像刘强东这样从线下转向线上出货的店主不少,但人们多将此视为非常时期的过渡,当非典结束后便回归了中关村的柜台。

但刘强东依然态度坚决,他清楚自己的资源不足以同时支撑线上、线下同时发展,或者说让这两个渠道均做到“第一”。在必须二选一的情形下,这个曾经的“互联网盲”站在了电商这一边。

自此,京东开始书写另外一个故事,一个在另一个世界中打拼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后的一次采访中,刘强东透露,当年那位向他提议做“互联网交易”的员工,“已经是亿万富翁”。

腾讯:上线增值服务&游戏

由于人们足不出户,那些适合待在家中使用的产品,例如社交、电商、游戏、影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一形势的推动;同时,许多在这一年形成的决策,也对企业的日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当时的环境下,刘强东等电商从业者需要通过QQ联系客户;也有学生回忆称,由于停课在家,QQ成为同学与老师之间频繁互动的工具。

2003年9月,QQ的注册用户上升至2亿。腾讯在当时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意外。

当年腾讯做了两件大事:上线QQ秀和Q币,为腾讯找到互联网增值服务这一“变现”途径;推出QQ游戏平台,首次迈入游戏领域,开启了腾讯构建游戏帝国的征程。

此前,腾讯也曾尝试过用户付费,例如2002年的“靓号付费”,但却引来了庞大的舆论压力,以及UC聊天、网易泡泡等市场上近30多款类似产品的免费围剿。

但QQ秀不同,当时,如果用户成为QQ会员,就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虚拟形象,而且QQ会员能够使名字排在其他好友之前,满足“炫耀”需求。

在QQ庞大的用户总量下,QQ会员达到了三、四千万的规模。“QQ秀一推出来,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腾讯第一个赚钱最多的业务。”在2015年,腾讯众创空间创业营导师吴宵光在演讲时回忆。

QQ秀使腾讯找到了盈利模式,也为腾讯此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管理模式:不再单纯地强调市场与研发区分,而是采用项目导向的模式,以产品经理为主。

2003年8月,腾讯推出了“QQ游戏”。当时,全球最大的休闲游戏平台是鲍岳桥创立的联众。QQ游戏上线之初,版本只有军旗、斗地主、升级、梭哈、象棋五个游戏,联众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只是不足为道的抄袭者。

被联众疏忽的是,QQ游戏背后庞大的QQ用户。2003年底,联众拥有月活用户1500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50万。而QQ日常约有100万人同时在线,QQ游戏的各项数据都在快速增长。

一年之后,QQ游戏在线人数达到62万,此后不久便反超了联众,在当年12月突破100万人。

多年后,增值服务与游戏共同构成腾讯收入的主力军,游戏也成为腾讯庞大网络帝国的根基。

2003年是中国互联网的特殊年份,这一年,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3089万台,上网用户数7950万人,一年前的这一数字分别是2083万台和5910万人。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在世纪之交的泡沫危机之后,迎来的第一个春天。无数人通过移动业务传送信息,扩大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业务总量;诸如阿里巴巴员工被隔离在家的诸多白领,为了工作,安装了宽带业务;在非典疫情威胁下,无数增加了在家时长的人们,打开了电脑,开始购物、打游戏、浏览新闻、阅读小说、投简历……

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均在这一年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起点中文网开始探索付费阅读;无数人选择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前程无忧当年的网络招聘服务收入增长了166%,2003年完成赴美上市……

投资市场开始恢复对中国互联网的信心。转眼17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在那场非典疫情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有些已经成为市场中的绝对巨头。如今我们置身于新的困境之间,选择放弃结局只有一种,选择求变生存,可能会换来不一样的结局,万一呢?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