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民主改革後,中緬關係的尷尬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特派記者郭佳發自緬甸內比都: “這裏的中國人都生活的很好,林秀榮從她的手提包裏拿出三星的最新款手機,這款手機在緬甸市面售價約為600美元,而在緬甸,即使是收入略高的公務員,月收入也不過200多美元。她不否認,這款手機並非是當地普通民眾可以消費得起的。

林秀榮是占緬甸人口10%的華人中的一員,作為華人家庭的第三代,一口流利的中文使她得以成為一名政府註冊的導遊。她介紹,華人在緬甸憑著精明的頭腦和吃苦耐勞的闖勁,經濟條件相對優裕,其中也不乏商賈富豪。

但當被問起華人在當地社會地位如何時,她不太自然地說:“緬甸當地人對華人還是有一定的防備心。她說,在緬甸的大學,華人被禁止學醫;在政府做公務員也是沒有前途。

華人在緬甸的處境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緬關係的某種尷尬之處。在西方對緬甸實施制裁的前軍政府時代,中國是緬甸為數不多的珍貴盟友。長期以來,中國對緬投資及貿易一直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隨著2010年11月軍政府將權力移交文職政府,緬甸開啟民主化進程,吸引投資更趨多元化,同時積極改善與西方世界的關係。2012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緬甸就是一個例證。

緬甸政局巨變的直接影響是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銳減。據2013年度數據,緬甸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還不到2012年度的10%。這是中國對緬投資額四年來首次失去榜首位置。主要原因是緬甸政府凍結了一些由中國企業進行的資源開發投資,如中國水電集團承建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電站專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萬寶礦產有限公司在緬甸北部投資10億美元的萊比塘銅礦專案。

中國水電集團承建的伊洛瓦底江密松水電站專案。

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投資商在緬甸日益活躍,尤其日本對緬甸的經濟投入呈現多方位態勢。除了幾乎免費的貸款(利率為0.01%,還款期限為50年,而且前10年無需任何償付),日本還計畫幫助緬甸在2015年建成迪羅瓦港口經濟特區,目前兩國政府已就此簽訂協議。日緬兩國還於2012年6月簽署合作推進緬甸交通發展規劃相關意向,即日本將在緬甸的航運、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等領域向緬甸提供幫助。

日本企業如同衝破了堤壩的洪水一樣湧入緬甸。在緬甸2005年平地而起的新都內比都,迅速崛起的商場裏,隨處可見松下、日立、東芝的電器商品。在緬甸首次承辦的東盟峰會上,處處可見作為首席通訊贊助商的佳能公司和東盟標誌珠聯璧合的海報。

此前,外界對於緬甸承辦國際會議的能力多有質疑,為證明自身能力,緬甸專門為此次會議啟用了全新落成的主會場——位於內比都的緬甸國際會議中心一號,建築的氣勢磅礴令人驚訝。據稱這是由緬甸獨立建成。之前由中國援建的緬甸國際會議中心現在被稱作“二號場館,此次只有少數論壇在那裏舉行。

“我想在這次峰會找到更多中國元素是有點困難的,為峰會提供通訊服務的新加坡公司一名日本籍雇員說。

作為緬甸首次承辦的東盟峰會通訊贊助商,佳能公司和東盟標誌珠聯璧合的海報隨處可見。亞太日報記者郭佳攝。

在和世界其他國家積極接觸的同時,緬甸仍致力於和傳統盟友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也一直試圖在兩者間找到平衡。

就連內比都的服務業工作人員也感知到了這種變化。會場附近一家雲南風味餐廳的工作人員說,前幾年的客人都是在此為援建專案工作的中國人,如今光顧的日本人已經越來越多。

撤出緬甸的中國企業漸漸意識到自己在工作方式上的失誤。中國駐緬甸大使前楊厚蘭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說,中國企業對走出去的過程和溝通缺乏經驗,緬甸人民不了解這些專案能給當地人帶來什麼好處——“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溝通。

中國的大型國企在緬甸延續自己在國內的“上層路線風格,以為有緬甸軍政府支持,就萬事大吉。而面對下層民眾,中國企業則幾乎沒有良好溝通和公關宣傳的意識及經驗。通過行政手段興建大型水電站、銅礦等能源專案,而沒有和附近民眾徵詢溝通,給當地人留下了不良印象。

林秀榮說,中國企業總是默默援建當地的工程專案,然後就默默撤走,當地民眾理所當然認為這些專案是“政府行為而已。而深諳公關造勢的日本人則幾乎在每一筆投資前都要大張旗鼓地展開宣傳,從而在緬甸民眾中形成友好提供幫助的公眾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