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文網26日發表題為《巧克力有可能在六年後成為奢侈品》的文章,指出可可產量減少的同時,全球愛吃巧克力的人卻越來越多,巧克力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和中國。預計未來市場將出現更多“華而不實的巧克力,而人們或將視昂貴的巧克力為奢侈品。文章摘編如下:
巧克力不夠吃了?你可能還沉浸在貪吃萬聖節巧克力中,但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巧克力製造商瑪氏公司(Mars Inc.)和瑞士的百樂嘉利寶公司(Barry Callebaut)稱,到2020年左右,你糖果碗裡恐怕會沒那麼多可吃的。
“他們指出了導致這種可能性的很多因素:可可的產量在減少,愛吃巧克力的人卻越來越多,《週刊》(The Week)的凱瑟琳·加西亞(Catherine Garcia)說。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羅伯托·A·費爾德曼(Roberto A. Ferdman)認為,隨著好時公司(Hershey’s)第一個提價,你最喜歡的巧克力棒可能已經在漲價了。
“根據預計,亞洲、印度、中國、尼日利亞、越南和南非等主要增長地區的巧克力消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英國巧克力和全球糖果業權威雜誌《肯尼迪糖果》(Kennedy’s Confection)的編輯安格斯·肯尼迪(Angus Kennedy)說,“比如,尼日利亞的需求量增長了217%。
除了誘人的美味,巧克力也以對健康的益處聞名。《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巧克力中的一種抗氧化劑有助於提高記憶力。
雖然巧克力依然十分美味,但是肯尼迪指出有些巧克力產品的形狀和口味正在發生改變,消費者花同樣的錢所獲得的巧克力實際上減少了,“我呼籲建立每百克巧克力含量的行業標準,就像一升葡萄酒或一品脫啤酒的標準那樣。我們應該建立最低巧克力含量標準,以保護全球消費者。
他補充說,我們所購買的“包裝越來越大,巧克力越來越小,以及更多非巧克力成分,比如堅果、杏仁和葡萄乾——糖的含量很高就更不用說了,估計廠商將為新市場開發更多“偽巧克力產品種類。
為什麼可可的產量減少了?有些觀察家說,氣候改變與此有關,特別是可可的主產地非洲。“西非的乾旱天氣(特別是產量占全球70%以上的象牙海岸和加納)導致那一地區的產量急劇減少,費爾德曼說,“一種名為黑斑病(frosty pod)的可惡真菌病害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的博主迪恩·貝克(Dean Baker)認為,全球變暖可能是巧克力產量減少的原因之一。他說,上漲的價格也許是“全球變暖對巧克力收的稅。
還有人說,埃博拉病毒可能也是一個原因。但是據國際可可組織的一項聲明,埃博拉對可可產量幾乎沒有影響,它提到埃博拉病毒爆發最嚴重的幾個國家,“我們發現,幾內亞、利比理亞和塞拉里昂的可可收割和運輸受到嚴重影響。但是,這三個國家的可可總產量僅占全球產量的約0.7%,對全球可可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有些觀察家指出,從近期看,關於巧克力短缺的報導可能為時過早。國際可可組織稱,2014年實際上還多出了四萬噸可可豆。
那麼,不管是現在還是2020年,巧克力短缺在何時會是件好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安妮·斯蒂爾(Anne Steele)說,從某種程度上講,作為一種奢侈品,巧克力標誌著世界各地的中產階級在不斷壯大。
巧克力消費的增長主要是來自亞洲國家,特別是印度和中國。“中國人的巧克力購買量逐年遞增,費爾德曼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不過,中國的人均巧克力消費量只有西歐的約5%。黑巧克力越來越受歡迎,它的可可含量比傳統巧克力棒高很多(普通巧克力棒的可可含量約為10%,而黑巧克力的可可含量通常可達70%)。
不過,正如肯尼迪所說,我們不會很快沒巧克力吃的,市場將更加細分,將出現大量更昂貴的巧克力,因為人們把它看作奢侈品,認為買巧克力是一種揮霍。“可可會成為新黃金!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