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第八次中國行的三個看點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楊依軍、譚晶晶)德國總理默克爾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了就任總理以來的第八次訪問。短短兩天時間裏,默克爾先後到訪北京、合肥兩地,與中國領導人及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國領導人同默克爾談到了哪些話題?默克爾為何將安徽作為訪問目的地?此訪傳遞出什么信息?記者梳理了默克爾此次訪華三大看點,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看點一:大國戰略對接,關係再升級

默克爾訪華首日,同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等中國領導人在北京展開密集會晤,就兩國發展戰略、各領域合作和外交政策等深入“對表”。

這天正值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說,時間節點的“巧合”,有助於中方第一時間向外界通報“十三五”政策信息,也可使德方進一步了解中國發展走向。

此訪中,雙方決定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攜手,並就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探索三方產能合作等取得共識。默克爾明確表示,德方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建設。

專家表示,中國的產業升級需要從德國“取經”,德國也需要從中國發展中尋找機遇。“兩國目前都面臨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任務,上述合作契合了雙方的需求。”王義桅說。

習近平主席在與默克爾會見時指出,兩國發展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既要立足雙邊,也要放眼中歐、亞歐乃至全球。不僅就雙邊經濟合作談興甚濃,而且更多地觸及中歐關係及國際和地區事務,是默克爾此訪的一大亮點。

此訪中,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和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中國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方案等話題上,默克爾都展現出積極姿態。

對中國更主動融入國際社會,在維和、氣候變化及地區熱點等領域扮演負責任角色,默克爾也讚賞有加:“這是有戰略目光的做法,也是中國領導人的智慧。”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觀察人士指出,默克爾訪華期間的積極表態,與中國發展戰略“不謀而合”,無愧於“最了解中國的西方領導人”的評價。

看點二:十年八次訪華,這回新意濃

2005年11月就任德國總理,第二年6月即首度訪華,默克爾自那以後保持了與中國領導人的頻密接觸。這位德國“鐵娘子”迄今已成為任上訪華次數最多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此次訪華,兩國總理的安徽之行廣受關注。這是李克強總理首次陪同外國領導人到京外去。30日在合肥,兩國總理共同參觀了已有30年曆史的中德共建合肥學院,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並見證有關合作文件簽署。默克爾還到訪鄉村,並參觀鄉村小學。

前幾次中國之行,默克爾也訪問了除北京外的其他城市,有上海、南京、西安、廣州、天津、成都,都是外國政要訪華的常選之地。此次訪問安徽,並走進農家,不僅對默克爾是新鮮的體驗,在訪華各國政要中都是少有的經歷。

“安徽是李克強總理的故鄉,‘家鄉外交’表明中德領導人互動越來越緊密,也體現了兩國關係發展的高水準。”外交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說:“到中國鄉村走一走,也有助於默克爾增進對中國發展特別是農村發展的了解。”

安徽不僅是中德第一對友好省州關係和職業教育合作的見證,也是一個擁有眾多創新因子和發展潛力的省份。專家表示,這與今年“中德創新合作年”的主題以及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謀而合。

“中國正在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要靠創新來解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說,德國作為中國在歐盟的重要夥伴,可以與中國在這個方面互利共贏。

訪問期間,中德雙方都對德方參與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表達了積極態度。默克爾訪問屬於中國欠發達地區的安徽,顯示兩國務實合作正從創新中走向深入。

看點三:中歐互動熱絡,外交結碩果

默克爾此次來華的另一個時間上的“巧合”是,習近平主席本月剛剛對英國進行了“超級國事訪問”,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即將於下周訪華。連同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剛剛結束的中國之行和下月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輿論將中歐之間的一系列熱絡互動稱為“中國外交歐洲季”。

“隨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歐盟大國,要在歐洲政治中乃至全球事務中發揮更重要作用,就必須積極發展對華關係。”趙懷普說,從中國的角度講,中德、中法關係處理好了,對促進中歐關係發展也大有裨益。

專家認為,中英關係的加強在客觀上也會推動中德、中法以及中歐關係發展。在英國承諾做“中國在西方世界的最強支持者”、習近平主席訪英開啟中英關係“黃金時代”之後,德法兩國駐華大使在中國主要報紙聯名刊文,表示“德法是中國在歐盟的核心夥伴”,就印證了這一態勢。

趙懷普說,中國在同英、德、法等傳統大國密切高層交往的同時,也積極推進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表明中國對歐外交是均衡的。“它們會相互促進,推動中歐關係更加健康穩定發展。”

去年春天,習近平主席訪歐,提出中歐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今年金秋,中歐互動熱絡、成果豐碩,正是收穫的時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