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強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變中求機”謀突破

text

新華社南昌7月12日電題:大而不強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變中求機”謀突破

新華社記者李美娟

張卉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但在技術與創新力上仍與世界先進水準存在明顯差距。在江西吉安舉行的“2014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座談會暨第28屆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發佈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宜緊抓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新支點推動產業向強發展。

從1980年100億元、2000年超過1萬億元、2012年突破10萬億元再到2013年12.4萬億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收入不斷增加,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

然而數據激增的背後,卻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大而不強的事實。

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說,中國在電子信息產業許多關鍵技術仍受制於人,要改變難度還很大。

以集成電路為例,全球採用20納米先進生產工藝量產的芯片即將面市,而中國大陸28納米工藝技術明年才可能量產。類似集成電路,中國電子元件製造業的進出口也出現明顯下滑。

“集成電路器件特徵尺寸的不斷縮小,先進產能寡頭壟斷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未來中國設計的高端芯片將面臨無處加工的風險。”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說。

華為技術公共及政府服務部總監孔瑜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整體差距明顯,以華為與三星作比,三星一年銷售收入達2500億美元,華為是392億美元,僅為三星的八分之一。

中國現已產生4個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的電子信息企業,但是和三星、蘋果、英特爾、微軟、谷歌等世界知名企業,差距較大,在很多細分領域,沒有世界級的選手。產業總體處於價值鏈中低端,代工製造和加工貿易佔比較高。

此外,全球經濟低迷、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產業競爭格局變幻也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目前,以美國、西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電子信息產業低迷態勢,新興國家電子信息產品產銷增速持續減緩。2014年以來,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下行趨勢明顯,特別是出口增速由正轉負,比去年同期下滑近40個百分點。

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市場貿易保護形勢愈加嚴峻。據統計,2013年共有21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啟動貿易救濟調查共106起,中國連續19年成為全球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

過去單項技術、單項產品、單項服務、單項標準、單項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發展為當前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遊戲規則的改變帶來了新挑戰。

而土地、人工、資源消耗成本的上升也正在削弱中國原有的加工製造低成本優勢。2014年1-4月,中國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成本增長8.5%,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為89.6元,並呈逐年增加趨勢。

但與會專家們認為中國當前電子信息產業也正處於難得的發展機遇之中。一方面,信息消費正在開啟經濟新形態。2013年,中國信息產品消費規模達到1.2萬億,同比增長超過35%,智能終端成為信息產品消費的熱點;信息服務消費規模超過1萬億,同比增長超過20%,移動數據及網際網路業務等非話業務成為主要增長動力。2015年,信息消費總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

另一方面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激發了電子信息創新和消費熱點。

“現在彩電、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市場日趨飽和,但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正爆髮式增長。而可穿戴的智能設備也發展強勢,今年可穿戴設備銷量將接近2000萬部。此外,信息技術正加快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更廣闊的空間延伸,這都是中國企業可以尋求發展的領域。”孔瑜說。

國家層面也越加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6月24日,中國正式出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彰顯加強“中國芯”的決心。“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的‘糧食’,《綱要》的頒布對業界意義重大,雖然面臨時間短、任務重的壓力,但集成電路產業有望在政策引領下實現重點突破。”楊學山說。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也於近期成立,它將整合各類資源,通過建立智庫等方式開展產業戰略研究和服務,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健康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