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李哲】有着全球最大企业、全球最大银行之称的"中国工商银行",终于姗姗来迟对外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
但,在外界看来,即便是如此声势浩大的立志之举,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又红又蓝"的竞争海域里想取得鳌头也真不容易,原因可能并非仅工行之过,甚至于对整个商业银行而言,面临同样的挑战都是:"如何革新自己"。
3月23日,在国内拥有1.7万家网点、规模以及盈利都可谓全球之最的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高调公布了互联网金融战略。据悉,工行发布的"e-ICBC"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
**
首席信息官负责互联网 金融筹备组只做增量业务**
工行行长易会满透露,目前工行互联网金融战略已取得良好开局,电商平台对外营业14个月时间注册用户已达1600万人,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基于客户线上线下直接消费的信用贷款产品余额超过1700亿元,去年累计放贷2300亿元,与全国P2P网贷成交额之和基本相当。
显然,在银行利差缩小、表外理财产品冲击以及下半年即将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的综合冲击下,这家国内外最大巨头的商业银行也逐渐在试水新的领域。至少从态度上来看,工行的进取心还是颇为雄厚的。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随着国家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相关政策和监管法规框架的日臻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更加规范健康,成为中国经济最具增长潜力和活力的重要领域。
"潜力无穷大,只近乎努力。"针对工行具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有工行总行中高层负责人在接受《亚太日报》采访时谈到,目前工行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主要是由首席信息官林晓轩负责。"工行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主,并没有涉及整个流程的调整,也没有成立新的部门,目前还只是一个'筹备组'的形式,大概有几百人。具体做的话,传统业务基本上不做调整,互联网金融则放在增量业务上。"
公开资料现实:林晓轩,男,中国国籍,1965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1989年加入中国工商银行;2001年7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总经理;2010年12月起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兼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曾任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技术保障处处长兼软件开发与运行中心主任、总行技术保障部副总经理、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期间曾兼任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
工行漫步走 1000亿电商规模"虽大也小"
该人士还透露,工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发力方面相对属于晚一些的,建行做的善融电商业务都要比工行早两年,但目前来看,工行做的还小有成绩。"工行电商平台这么短做一千亿相对而言是不错了,建行大概做了六七百亿,其他的就更少了。当然即便做了1000亿,和传统银行其他业务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即便是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也可以忽略不计。"
的确,作为个头最高的工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进取心是弱于四大行中的另外三家,要知道,像农行在去年就提出了打造农村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这两年都开始大力宣扬互联网金融战略,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差距更不必说。
不过,外界言之归外界,姜建清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也许在一些人眼中银行被贴上了传统行业的标签,但实际上银行向来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工行2000年就建立了以网上银行为主体的电子银行体系,目前工行已是最大的互联网银行,电子银行用户达4.65亿户,其中网上银行客户1.93亿,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占全行业务比重的87%。
中国银行业的难题:如何把大数据"以人为本"?
网上银行是所谓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吗?这可能在许多人看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题。对此,广发银行一位电子银行部的相关负责人向《亚太日报》表示,网上银行是基础性服务,而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必须以人为本,建立在个体的基础之上定向服务。
"银行的信贷受各方面限制,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恰恰在于通过数据来分析一个人的信用,也就是说把大数据给激活,通过大数据来观测一个人,继而产生金融衍生品和更多服务,比如互联网金融中的P2P、众筹,能做到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而且能节约传统银行线下的审核成本,所以互联网金融一定是更便利化。这一点我们看某公司去年很热的货币基金产品,短短几个月就能做到五六千亿,这才叫互联网金融。"该人士详细谈到。
该人士还谈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工行的问题,它是所有传统银行当前都面临的挑战,即,怎么样把大数据用活,能不能基于大数据做出分析模式或者消费模式?恰恰银行以前是赚钱太容易,它拥有最多的交易数据量,却没有用起来,现在银行面临压力了,不改变或者不转型不行才开始做。至今来看,国内在商业银行方面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路还是没有。
马云曾说,"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姜建清可能对此也深表认同。他在当天发布会上说,对工行而言,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来自于跨界竞争者,而是自己能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以创新进取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