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希望緊緊抓住中國商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樂紹延 許緣)中國、日本、韓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第八輪會談9月25日在北京結束。由於日方與中韓在市場開放領域、項目、自由化率目標、市場開放過渡期時間表等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會談無果而終。但三方表示,願加快會談速度,儘早達成協定。

中日韓三國是當今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三國的經濟總量合計已經超過了16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20%以上。中日韓三國的對外貿易總額近7萬億美元,也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0%以上。但是,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依存度卻只有19.4%,遠遠低於歐盟的63.8%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40.2%,如果中日韓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實現區域內的貿易自由化,將對三國經濟發展以及構建本地區統一市場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儘管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進展緩慢,但中韓之間已經正式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日本經濟界人士認為,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將使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合作得到長足的發展,如果日本不能儘快與中韓簽署三國自貿協定,將直接影響到日本對華出口與經濟合作。日本企業也希望能夠緊緊抓住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巨大商機,促進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復蘇。

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奧田聰根據韓國和日本政府發表的相關數據推算出的結果表明,由於日韓貿易和經濟結構有眾多相似之處,多數商品在中國市場存在競爭關係。中韓兩國自貿協定生效後,中國對韓國商品減免關稅,而日本商品對華出口則按照目前的稅率徵收關稅,必將嚴重影響日本商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奧田預估,在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後的第一年,日本將減少18億美元的商品出口,隨著中韓間的關稅逐步減少,從中長期來看,液晶顯示設備、鋰電池以及汽車車體零部件等與日本企業存在競爭關係的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過渡期之後,日本每年的對華商品出口將減少68億美元。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和經濟合作夥伴,對華出口占韓國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將進一步加強兩國間的經貿合作,韓國將享受更多的優惠,預計自貿協定生效10年後,將對韓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產生0.96%的提拉作用,並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

官方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後,韓國每年向中國市場的出口將會增加277億美元。在對第三國造成的影響中,日本首當其衝,預計約有53億美元的出口將被韓國商品取代。

日本綜合商社伊藤忠負責東亞業務的主管下田登說,儘管中國經濟增速在減緩,考慮到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即使維持在6%左右的增速,其增量也相當驚人,中國市場的魅力依然不減,日本應當緊緊抓住依然處於上升通道的商業機會,發展與開拓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韓國與日本有著較強的競爭關係,中韓之間簽署自貿協定之後,韓國商品將增加競爭優勢,對日本商品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為此,日本企業希望政府能夠積極推動日中韓自貿協定談判,儘快與中韓達成自貿協定,建立日中韓自由貿易區,避免日本在對華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丸紅公司東亞市場業務主管增田太郎表示,近年來,由於日中政治關係惡化,影響了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中國加強了與韓國的經貿交流,使得韓國企業受益,2013年,韓國超過了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就說明瞭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應該以更加務實的態度、更切實的舉措,為日中韓自貿談判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儘早結束日中韓自貿協定談判,抓住中國經濟繼續較大幅度增長、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的良機,增加日中之間的貿易合作,進而推動日本經濟復蘇的進程。如果日本政府只重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忽視了建立日中韓自由貿易區,那麼日本企業將在中國失去眾多的商業機會。

日本有關經濟團體最近對在華的2萬多家日資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儘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考慮調整投資對象國或者將工廠撤回日本本土,但依然有95%的在華投資企業表示將繼續留在中國尋求更大發展。

日本學者認為,建立中日韓自貿區能夠進一步刺激三方之間的貿易合作,對三國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為建立東亞同一市場奠定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