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乘务员争相上岗 这趟进京列车咋这么抢手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列车员相互鼓励。 李玉祥 摄

中新网牡丹江2月28日电 题:50名乘务员争相上岗 这趟进京列车咋这么抢手

侯继尧 赵丹 中新网记者 史轶夫

“队长,2003年‘非典’疫情我参与了,我有防控经验,我得上。”

“队长,我申请再出乘,当个乘务员都可以。”

“书记,我是党员,冲锋陷阵,我义不容辞……”

27日,牡丹江客运段京牡车队的微信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50多名列车乘务员在群里主动申请参加牡丹江至北京的旅客列车乘务工作。

图为列车长在进行核验车票。 李玉祥 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进京方向旅客列车停运,车队担当的T18/17次列车是牡丹江往返北京唯一一趟没有停运的进京普速列车,近期,随着复工复产客流激增,这趟列车客流密集。但受疫情影响,很多通勤乘务员因家住在外地,被限制出行,不能按时到车队出乘,造成这趟列车缺员严重。

当车队队长刘春燕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出出征集动员通知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踊跃报名。

“有这么多兄弟给咱们当后盾,咱们不能掉链子,都打起精神,开好这趟车。”列车长杨贺麒鼓励同班组的伙计们。

每趟出乘前,杨贺麒都要求班组职工熟记防控要领,认真梳理本岗位乘务关键项点。“打好疫情阻击战,青年班组每个人只能添彩,不能掉链子。”

图为列车员在进行消杀工作。 李玉祥 摄

列车运行途中,杨贺麒加大了车厢巡视频率。有人细算了一下:T18次牡丹江开车到北京历时16小时33分,一节车厢26米,17节车厢,巡视一次就要走442米,平均1个小时巡视一次,按照一趟乘务往返北京两次计算,杨贺麒总共要走近两万米。脚磨出了血泡,里面穿的衬衫湿透了,嗓子也喊哑了,杨贺麒没有说一个累字。

列车员姜浩已经连续值乘11天没有回家,考虑孩子太小,车队安排了其他人顶替临时出乘任务。曾经是一名军人的姜浩不想在车队缺员时退出“阵地”,他不停地“磨”队长刘春燕,强烈要求再坚持一个班。

“我理解你,你曾经是军人,习惯了冲在前。如果车队有需要,你一定不要担心家里,尽管上!” 姜浩的妻子给他打电话时如是说。听到电话里妻子的表态,姜浩瞬间湿了眼眶。

在列车整备库里,43岁的车队保洁工长牛冬梅正带着伙计们撤换列车卧具,今年是她在这个岗位的第12个春运。作为班组长,他总是每天早上5点前第一个到岗,对终到列车进行全面消毒,仔细核对当日列车所报的卧具换洗量和类别。

图为列车员在验票。 李玉祥 摄

清洁作业期间,牛冬梅穿梭在各个车厢之间,厕所冲刷达没达标,卧具整理的彻不彻底,犄角旮旯还有没有污渍,消毒液喷洒到不到位,都是牛冬梅关注的重点。“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特殊时期,必须确保开行列车消毒彻底,干净整洁,旅客乘坐放心。”空旷的车厢里,牛冬梅不厌其烦的“唠叨”格外清晰。

车队党总支书记张锐动情地说:“在疫情面前,车队所有党员干部和列车乘务员没有退缩,大家纷纷主动写“请战书”“承诺书”,主动申请支援T18/17次旅客列车乘务,让我很感动。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科学有效防范,就能战胜疫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杨贺麒、吕萍、王君杰等人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接受着一次次考验。他们中有的人再有几个月就退休了,年龄最小的列车乘务员仅24岁,为了铁路运输,为了让更多人回家团圆,他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图为列车员在进行消杀工作。 李玉祥 摄

他们是列车上“逆行”的战士,他们是万里铁道线上一颗颗牢固“道钉”,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平凡中的伟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