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4天內3起學生跳樓事件引關注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天水圍一名12歲中學生,疑因學業問題困擾,在學校“家長日”後淩晨突然從寓所墮樓身亡,警方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這是香港近4日內第三名學生墮樓身亡事件;而自去年9月新學年開始至今,香港已發生19起學生先後自殺的悲劇,引各方關注。

綜合港媒報道,8日早晨五時許,香港警方接報有人由天水圍一住宅樓高處墮下。警員及救護員到場將重傷昏迷男生送往香港博愛醫院救治,但搶救後不治。警員調查後相信他由15樓寓所墮下,現場未有發現遺書,但據悉有人因學業問題不開心,案件列作“有人從高處墮下”跟進。

8日墮樓喪生的男生父母離異,他與姐姐、爺爺同住天水圍天頌苑頌浩閣一單位,父親在內地工作,父子倆感情要好,暑假時他亦曾返內地與父親相聚。

該男生就讀學校8日發新聞稿稱,全校師生獲悉噩耗後極爲難過,事件已交由警方進行調查,不宜在這階段作任何的揣測或發表意見,該同學在學業及行爲各方面表現理想。該校並已啓動“危機處理小組”爲同學提供輔導,亦已聯絡該同學的家人,爲他們提供各方面支持。

教育局:關注近日接連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對于近日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深表關注及痛心,表示會盡快邀請津貼中學議會、香港中學校長會、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的主席及教育心理學家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及跟進有關事件。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港府及教育界一直非常重視提高學生面對逆境的能力及對生命的尊重,並透過課程及各項成長計劃和活動促進學生的抗逆力。他們又以正向心理學爲藍本推行學生輔導計劃,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學會尊重生命。

發言人指,備有機制識別和支持有情緒問題的中小學生。學校的專業人員,包括輔導教師、學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會爲有情緒問題的學生提供支持和輔導服務,如有需要,會轉介學生至醫護人員如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作深入評估、診斷、治療及跟進。

專家:“生涯教育”讓學生壓力重重

有人將接連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歸咎于年輕一代抗壓力差,對此,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策劃副總監羅亦華表示,現時學生上課時間太長,九成活動與學習有關,又要參加很多課外活動,玩樂時間不多,不能單純說現時學生抗逆力低,家長應該檢視子女的學習模式是否適合,不要只以學術成績判斷子女是否成功。她同時承認,自殺案具傳染力,可能是造成短期內多名學生自殺的原因之一。

精神科醫生李厚道則指,香港教育多是“生涯教育”,並非“生命教育”,前者重視成績,爲未來鋪路,後者則著重多元化教育和德育培訓。李醫生也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子女情緒低落持續兩星期,對身邊事物缺乏興趣,感覺自己“三無”——無用、無希望和無人幫,應盡早帶子女求診。

港媒社論:需考慮檢討現有教育模式

香港《星島日報》發表題為《做好生命教育 防範學生輕生》的社論稱,學生自殺成因有多方面,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止血”,不讓這股歪風蔓延,固本培元之道則要學校和家庭做好生命教育,培育學生尊重生命價值。

社論指,現時部分學校推行生命教育,只是聊備一格,或者依書直說。如果學校嘴裏說人生價值多元,行動上卻只爲分數和獎牌不斷施壓,就難以令部分有情緒郁結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獨特價值,從而積極走上人生路。社論指,培養出正面對待生命的學生,比教出狀元,是更大的教育成就。

香港《信報》在題為《學生自殺潮敲警鍾,讓孩子尋回童真》的社論中稱,若說“成績壓倒一切”的教育模式是導致學生不快樂的元凶,那麽教育局則需要考慮是否有必要檢討現行教育制度,讓孩子重新尋回失落的童真。(綜合中新社、大公報、星島日報、信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