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考試前,不少日本人會來到神社祈禱能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 資料圖片。
【亞太日報訊】據香港文匯網報道,有56萬人參加的日本大學統一入學考試——日本式“高考”17日落下帷幕,其競爭殘酷度與中、韓等東亞國家相比毫不遜色。
高考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注定是難忘的一段歲月。青春、奮鬥、拚搏……那麼,其他國家的高考又是怎樣一種“風景”呢?
日本:統考與自主招生考試相結合
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和招生制度並不是“一錘定音”,採取的大致是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與各高校自主命題招生相結合的制度。
全國統一命題的“大學入學考試”基本上可以理解為日本式“高考”,由日本文部科學省(負責統籌日本國內教育、科學技術、學術、文化、及體育等事務)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持,在每年的一月舉行,主要測試基礎學科。
二月中旬至3月底,日本國立和公立大學會在全國統考的基礎上,自行組織招生考試,高校與學生可以“雙向自主選擇”。自主考試科目、內容及方式由高校根據本校的學校定位、專業定位、系部及專業的特性等多方面的需要而設定。大學可以自主決定中心考試和學力考試在選拔標準中所佔的比例。
韓國高考是場“核戰役”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能力考試”,在每年11月中旬舉行,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門科目,錄取率只有50%,曾有韓國學生形容本國高考是場“核戰役”。
由於考試時間漫長,大部分家長不會在考場外焦急等待,而會選擇回到家裡或者去寺廟、教堂祈福,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希望孩子榜上有名。
儘管韓國大學的招生錄取並非完全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但韓國各界普遍認為高考成績將決定學生最終被哪所大學錄取。
美國:ACT和SAT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試與SAT考試均被稱為“美國高考”,它們既是美國大學的入學條件之一,又是大學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兩者在出題機構、試卷構成、題型、判分標準以及考試日期上有所不同,但在申請美國名牌大學時的作用與效力相同。
ACT被多數美國大學認可,以中部和西部的院校居多。ACT更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測試考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其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入學資格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但不是完全決定性的因素。SAT總分共2400分,分為閱讀、寫作和數學三部分,成績有效期為2年。
法國:高考竟然考兩門外語
法國“高考”的學名是“高中畢業會考”,包括普通考試、技術考試、職業考試。既是高中畢業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敲門磚之一。
“高考”中的普考是高等教育入門考試,分成三科:經濟社會學、文學和科學。其實文學類和科學類就相當於中國的文科和理科,只不過法國分得更細,將經濟社會學從文理科中獨立了出來。
不管是哪種科目的考試,有4門是必考的:哲學、外語1、歷史地理、外語2或地區語。換成中國的流行說法,就是文學類和經濟社會類考“4+2”,科學類考“4+3”。
英國:A-Level
英國的“高考”課程簡稱“A-Level”,是英國的全民課程體系,A-Level課程證書幾乎被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
A-Level考試課程有英語語言、文學、數學、經濟等並包括選修課考試。考試評分分為八擋,即A、B、C、D、E、F、G,最後一檔零分用U表示。只有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英國的中學在A-Level考試前兩周,會放假讓學生回家自己複習。
俄羅斯高考:全國統考
俄羅斯高考是俄羅斯中等教育機構舉行的考試,從5月持續至6月。它既是俄羅斯中學的畢業考試,也是大學的入學考試。
考試科目包括俄語、數學、外語(漢語、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社會知識、信息學;不打算繼續深造的高中生只需參加俄語和數學考試。
除部分一類大學就某些專業進行補充考試外,大多數高校不再進行額外考試,憑統考成績錄取考生。一類大學每年由政府劃定,數量有10至20所。
澳大利亞高考:平時成績更重要?
澳大利亞的高考制度很靈活,由各州自行命題、舉行,不以一考定終身。升學總成績由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構成,大部分地區,高考成績只佔50%-55%,昆士蘭州和首都地區甚至都不需要高考成績,只看學生平時成績即可。
巴西高考:全民齊上陣
巴西高考全稱“國家中學教育水平測試”, 考試成績是巴西大學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自2013年起上、下半年各舉行一次,分兩天舉行,第一天考試時間為4個半小時,內容為人文和自然科學知識,有點像“大綜合”,涵蓋範圍極廣,天文地理、時事熱談,均可入題。第二天考試時間5個半小時,內容為外語、數學和葡萄牙語寫作。在外語考試中,考生可以在英語和西班牙語中二選一。
考試門檻低,可謂“全民齊上陣”。只需年滿15歲,擁有中學學歷的人就可參加考試。所以你會在考場上看到風華正茂的少年、飽經風霜的老者、挺著大肚子的“准媽媽”、神色平靜的殘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