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综合 艾仁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冲击着经济和社会。“后疫情时代”建设本为中美合作提供了难得良机,但由于美国一些政客热衷搞大国竞争和战略对抗,中美关系持续恶化,陷入近50年来最低点。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宣告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甚至号召世界各国成立“反华联盟”,共同对抗中国。其中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疫情之下又逢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博弈加剧,东盟国家怎么办?
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十字路口,东南亚始终是大国利益交错、有时甚至发生碰撞的地方。东盟国家,包括那些被视为美国盟友的国家,正在努力平衡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这两个目标。
但是,假使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迫使它们做出选择,这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东南亚研究专家刘畅指出,东南亚不想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希望在美中争端下保持中立。他们左右逢源,相互抱团,保持战略主动和价值。如果一定要分类,可以分为“陆上东盟”和“海上东盟”两类。
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事实上存在着明显的以“海陆差异”为特征的“冷热不均”。
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五个沿海和美国走得更近。他们仍依靠美国领导的安全系统,并已很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政治精英人士也轮流任职,使中国很难形成长期政治经济联盟。
而地处中南半岛的“陆上东盟”则与中国的关系更为紧密。中国与“陆上东盟”不但有着更为健全的合作机制,领土争端也比较少。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个东盟大陆国家,其国内商业和政治精英与中国关系密切。
刘畅认为,疫情并没有改变东南亚国家的既有战略取向,但是部分改变了他们的战略判断。中美关系紧张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很不安,在某些领域部分国家确实也实质性的“站队”了。
比如在5G问题上,针对特朗普政府持续不断的施压,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明确了立场,特别是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四国。新加坡放弃华为并选择诺基亚5G设备,越南拒绝华为,选择了在技术和资金基础都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自主研发5G,而菲律宾和柬埔寨则不惧美国压力,和华为展开合作。
此外,当美国希望搅乱南海,让南海周边与中国有岛屿争议的国家充当美国反华的“先锋”时,菲律宾和越南也有动作。前者已经明确表示要以外交方式解决争议岛屿问题,后者则在指责中国的同时,宣称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另在疫苗问题上,菲律宾将目光锁定中国,总统杜特尔特甚至表态,希望菲律宾能首批使用中国国产疫苗。另外,中国和印尼两国外长近期也就全方位开展疫苗研发和使用合作达成高度共识,希望合力推进疫苗研制工作,造福两国人民。
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突然中断,导致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下降,使得东南亚地区经济放缓。东盟国家正把重点放在保护人民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增加借贷以恢复增长上。
随着债务负担的增加,陷入长期经济衰退以及无法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的期望,东盟国家则更可能面临政权更迭的风险。而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对抗,又使得这些东盟国家很难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
因此,总的来看,东南亚国家仍然在与中美保持距离,最后关头才表明态度。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