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亚洲时报特约评论员 赵雅丹
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沙特东部城市达曼附近的布盖格工厂以及胡赖斯油田两处石油设施遇袭并引发火灾。随后,也门胡塞武装认领了此事件。美国质疑胡赛能力,认为伊朗才是罪魁祸首。
9月15日拍摄的沙特石油设施遭无人机袭击卫星照片,红框可见标出的弹孔位置。(图源:美国国防部网站)
9月18日,沙特国防部发言人图尔基-马利基公布了遇袭事件的调查结果——此次袭击中使用了18架无人机和7枚导弹,其中包括伊朗生产的无人机和新型导弹。但在胡塞武装18日的记者会上,发言人叶海亚驳斥了伊朗才是“罪魁祸首”这一说法,通过公布此次袭击的武器和作战细节,回应沙特和美国对无人机航程的质疑,同时否认了伊朗支持胡塞武装无人机项目的说法。
真相究竟为何,姑且不论。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这几日的油价波动足以胆战心惊。此次袭击导致沙特石油产量减少570万桶,相当于沙特石油产量的一半,约占全球日原油供应量的6%。16日,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开盘上涨19.5%,至71.95美元/桶,创下28年来最大涨幅。WTI开盘上涨15%,至63.34美元/桶。美国和沙特都表态动用石油储备来弥补产油中断,保持市场供应充足。9月17日晚,沙特表示石油供给已经恢复,石油生产将在本月底前恢复。市场信心也随之恢复,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下跌。
(图源:新浪)
此单例事件,目前看对世界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影响力有限。但是如何保证此事件只是一个个案,而不是一系列事件的开始呢?
2019年7月份,胡塞武装就宣称,欲对沙特和阿联酋境内的300个战略石油设施进行重点攻击。9月14日,胡赛继续威胁要打击更多的目标。9月18日,又威胁袭击阿联酋更重要的设施。虽然无法确定胡塞武装的再攻击能力、重新装备能力、确定目标能力以及使用弹道导弹以及无人驾驶飞机/遥控飞行器的能力的规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胡塞武装具备再次打击的能力,能够预先瞄准更多的目标并部署更多的发射。
胡塞武装士兵在总统府外警戒。(图源:新华社)
面对美国和沙特的军事打击威胁,胡赛武装也会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加大反制力度。胡赛武装既有动机,又有能力,那么9月14号的石油设施袭击事件就很难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单例事件。
如果这次事件只是一系列针对石油生产设施的袭击的开始,随着成功次数越来越多,石油生产和出口恢复的时间越来越长,缺口越来越大的话,全球必然会爆发新一轮石油危机,进而对全球能源供应和全球经济产生威胁。
所以,此次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事件冲击力不亚于911事件。当年,小布什总统宣称民航客机撞击世贸双子楼和五角大楼的行为是战争行为,现在国务卿蓬佩奥同样称袭击沙特石油设施是“战争行为”。911开启了非战斗人员承担战斗之责,无差别攻击民用设施、杀伤非战斗人员的先河,塑造了恐怖袭击的基本模式。此次事件相较于过去袭击沙特的机场和军事阵地,直接针对沙特的经济命脉尚属首例。这种无人机攻击别国经济命脉的行为,成本小、收益大、影响广泛,也可能开启新型的恐怖主义袭击模式。
从性质上说,此袭击事件是胡塞武装对非军事目标的打击,违反了武装冲突法。从效果上看,该事件对全球石油供应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动荡了全球的经济稳定。对于全球其他国家来说,此事件则是无妄之灾。这种袭击事件对全球各国经济和能源安全实施了无差别的恶劣影响,应该被视为经济恐怖主义。虽然各大国由于各自国家利益,对事件实施者和暗中支持者存在着不一的态度,但是各国都有必要在国际公开场合对这种经济恐怖主义行为进行谴责,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动摇全球经济稳定。
所以,更严峻的挑战是未来要如何阻止此类针对石油设施的攻击,避免自己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让这种威胁全球石油供给和经济稳定的经济恐怖主义行为被学习、被复制。同时,密切关注沙特的恢复生产情况,进一步关注胡赛武装的袭击目标选取情况,尽量避免石油设施再遭破坏。中国也要防患于未然,短期来看在原油价格低时先加大储备,以防可能的一系列石油袭击事件对中国国能源安全的影响;长期来看从战略层面构筑能源安全保障——石油进口必须有多重保证机制,尽量避免过于依赖某一国家和地区;同时扩大新能源与核能的开发,避免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
作者简介:赵雅丹,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亚时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