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注意到,在文学作品中,纸牌、象棋、兵棋等各式各样的棋牌游戏层出不穷。在不同作者笔下,棋牌游戏可以是聚会休闲,是押上身价性命的赌博,也可能是玩家唯一的精神支柱……棋牌中不仅有简单的输赢,可能还有策略、冒险甚至孤注一掷。
有的时候,棋牌游戏为人物提供了社交聊天的环境和机会,无形中推动情节发展。有的时候,游戏超出了游戏自身的范围,而反映出了更为广阔的小说内外的现实——如荷兰语言学家、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言,游戏和战争都被叫做“game”并不是纯粹的比喻,战争是最明显、最原始的游戏形式,而在棋盘上展开的排兵布阵何尝又不是一场战争?
于是我们得以在文学作品里看到德国青年通过棋盘为纳粹将领招魂,可以看到普通人遭到强权迫害,甚至穿过文本感受到冷战意识形态的阴影。这篇文章就邀请读者,跟随文学中的人物一起游戏。
《傲慢与偏见》:惠斯特、卢牌、抓彩牌等
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常常聚在一起玩牌,《傲慢与偏见》里也是一样。不过,这本书里有两个人对玩牌没有那么热衷,其中之一就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宾利家作客时,有这样一段场景:伊丽莎白看到大家在玩卢牌,生怕赌注过高,自己玩不起,所以谢绝了邀请,赫斯特先生惊讶地望着她:“你宁可看书也不玩牌?真是少见。”宾利小姐就说,伊丽莎白瞧不起玩牌:“她是个了不起的读书人,对别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
《傲慢与偏见》bbc版截图
虽然宾利小姐有几分揶揄,但伊丽莎白确实不大爱玩牌,她在整本书里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牌局,即便有牌局,她也常常以旁观者的形象出现。不过,读者可以发现,宾利小姐对达西先生的态度大不一样,同样在第一卷中,宾利小姐早早得知达西不喜欢打牌,所以达西先生在的时候,宾利小姐就对赫斯特先生说,没有人想打牌。这样,无事可做的赫斯特先生只好躺在沙发上打瞌睡。在《傲慢与偏见》这里,一方面,玩牌起到了区分阶级的作用,伊丽莎白因为担心赌注太高而不玩牌,说明她和宾利小姐等人有着经济上的差距;另一方面这也向读者暗示,伊丽莎白和达西在两人还不怎么熟悉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潜在的共同点。
新西兰简·奥斯汀俱乐部的Marianne Vignaux发现,虽然奥斯汀的人物总是在玩牌,但最热衷的玩家往往是那些不那么聪明的角色——比如《傲慢与偏见》里的赫斯特先生、《理智与情感》里的约翰·米德尔顿爵士。可是,如果主角们不那么热衷玩牌,奥斯汀小说里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玩牌的场景呢?她认为,通过玩牌这种消遣,小说人物常常聚集在一起,交换信息,推动剧情。在《傲慢与偏见》当中,大家一起在菲利普斯家一起玩抓彩牌游戏,威克姆先生坐在伊丽莎白和她的妹妹莉迪亚之间,莉迪亚立刻“一心只急着下赌注,得彩之后又大叫大嚷,压根儿顾不上注意哪个人了”,这就给了威克姆先生和伊丽莎白闲聊的机会。在这次闲聊中,风度翩翩的威克姆向伊丽莎白说起他眼中的达西先生,从而误导伊丽莎白建立起对达西的偏见。试想,伊丽莎白究竟如何得知威克姆口中那个“蓄意报复、蛮不讲理、惨无人道”的达西?他俩本来不怎么认识,不可能熟悉到可以和他一起散步聊天,牌桌于是成了交流的理想场合。
《黑桃皇后》:法拉昂
俄罗斯符号学大师尤里·洛特曼把纸牌游戏分为技巧类游戏和赌博两种——技巧类游戏被认为是体面的,流行于上层社会;赌博的流行范围更广。虽然两者都受到随机因素影响,但前者依靠双方计算和战术,是人和人之间智力和信息的较量;而赌博的结果几乎是任意的,要靠运气。
如果说奥斯汀小说中人们常玩的惠斯特(类似桥牌)、卡西诺(类似二十一点)等游戏是技巧类游戏,那么《黑桃皇后》里的法拉昂就是后者。法拉昂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下注的人把赌注压在13张黑桃扑克牌的一张上面,庄家和玩家从另外洗好的牌里各取一张牌,点数大的胜,如果玩家抽到的牌和下注的牌点数一样,庄家就赔付和赌注一样的钱。在这里,玩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赚钱。
《黑桃皇后: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集》
[俄] 亚历山大·普希金 著 萧珊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3
《黑桃皇后》虽然讲的是赌博,但小说主人公格尔曼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赌徒。实际上,他原本相信,自己“必胜的三张牌”是节俭、克制和勤劳,只有这些品格才能够“使我的资产增加两倍、六倍,使我得到安宁和独立的生活”。但是在听说伯爵夫人拥有“三张牌”稳赢的故事之后,他就每天梦想着通过这种办法赢钱。他费尽心机,不仅接近伯爵夫人的养女,而且对伯爵夫人进行哄骗和恐吓,想要套出“三张牌”的秘密,却使其受惊而死。后来,伯爵夫人托梦告诉格尔曼三张必胜牌的秘密是“三点、七点和艾司”,格尔曼依靠三点和七点赢了一大笔钱,却因为最后抽错了黑桃皇后而输个精光,失智住进了疯人院。
从格尔曼身上,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原本克制的人在巨大利益面前展现出的贪婪。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汪介之认为,格尔曼这个“金钱骑士”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容,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其贪婪、冒险和非道德化的倾向,正体现出了俄罗斯早期资产者在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特点。
《象棋的故事》:国际象棋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生前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一篇以二战法西斯主义暴行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棋局的一边是世界象棋冠军得主琴多维克,这一人物常常被认为是对希特勒的影射,因为他什么学问也没有,只有在国际象棋这一个方面才能卓越,这和茨威格在其自传《昨日的世界》中对希特勒缺乏学问的评论类似。两人书读得不行,却都一跃成名,这一点也有共通之处。此外,琴多维克也和希特勒一样,即使处于事业巅峰,仍然缺乏教养、目中无人、傲慢自大——连他受邀下棋迟到的举动,也和希特勒喜欢故意让人等待的习惯相仿。
茨威格
棋局的另一边是饱受纳粹迫害的B博士。B博士曾经被纳粹囚禁在徒有四壁的房间里,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意识,受尽孤独和空虚的折磨。直到他从盖世太保那里偷到一本一百五十盘名家棋局棋谱,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从那以后B博士把床单当做棋盘,把捏碎的面包用作棋子,开始自己和自己对弈,以此来对抗虚无,最终他把自己变成了两个人,患上“象棋中毒”,这让他精神失常,发烧昏迷。
和B博士类似,茨威格本人在战前怀抱着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战争的到来使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远离故土,到处流亡和避难,即使逃脱了身体的折磨,也难以忍受精神上的煎熬。他在自传中写道,战争“摧毁了我的家园和生活,使我和过去脱离了任何联系,戏剧性的激荡把我抛入一片空虚”。饱受磨难的B博士反映出了茨威格本人流亡时期的精神遭遇。就是这样一个从没有真正和人对弈过的B博士,几乎就要打败琴多维克。可是,在棋局的最后阶段,琴多维克通过拖拖拉拉、故意缓慢出棋的方式,再次给B博士建立起了一间精神上的“单间牢狱”,让B博士因发狂而失利。在写这一局象棋比赛的同时,茨威格也写出了法西斯如何扼杀人心与人性。
《帝国游戏》:兵棋《第三帝国》
相较于人们的健忘,德国青年乌多·贝尔格热衷于在兵棋棋盘上操练历史。作为一个狂热的兵棋爱好者,乌多和女友一起到西班牙海滨小城度假,却执意要在房间里摆兵棋。他还在这里找到了唯一一个愿意听他聊兵棋的人——因为烧伤而留下了很多疤痕的克疤多。
《帝国游戏》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汪天艾 译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5
玩兵棋《第三帝国》,就像是用算子和棋盘重新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小说里,乌多先教克疤多怎么玩这个时长惊人的《第三帝国》,而后他们开始一起玩。乌多玩的是德国,他把那些纳粹首领们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克疤多则代表同盟国一方。剧情不断发展,人们会发现兵棋冠军乌多逐渐溃败,新手克疤多居然越战越勇,开始占据上风。随着棋局展开,真实与虚构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乌多甚至在日记里把真实的日期和战争日期混为一谈,他也开始怀疑,在游戏最终结束时会不会有同盟国对纳粹战犯进行的审判。难道乌多真的是纳粹?在刻苦钻研棋局的背后,克疤多有什么阴谋?一场兵棋让乌多心神不宁,处在疯狂的边缘。读者也将被这场游戏的诡异吸引,一直跟随到故事的终结。
《泰坦棋手》:布拉夫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被波拉尼奥称为“陷在迷幻药和情绪旋涡中的卡夫卡”,有一种让读者难辨真实和虚构的能力。在《泰坦棋手》一书中,地球由泰坦星人和地球人一起管理。问题是,泰坦星人不是对地球进行直接的侵略,而是进行“渗透”。为了反对外星人的渗透,拥有超能力的地球人组成了对抗组织——可读者会发现,即使是这个被誉为对抗“壁垒”的组织本身也遭到了渗透,其成员除了一人以外全部都已经是泰坦瓦格。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
《泰坦棋手》中的布拉夫是一种虚构的棋局,它和扑克一样既需要运气也需要技术,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富翁桌游。泰坦星人设置布拉夫棋赛来决定人类男女配对的繁殖和土地资源分配。不过,即使是在看似公平的棋局里,泰坦瓦格也拥有读心的超能力,人类棋手的所思所想能够被他们清晰地读取。在决定种族命运的棋局中,如果人类输了,地球上很快就不会再有人出生,种族将要灭绝。致幻剂成瘾的皮特·戈登在和其他人类的竞技中屡战屡败,此刻,他却要代表人类参加比赛,因此必须找到方法来破局取胜……本书译者孙加认为,《泰坦棋手》的背景设置和上世纪冷战时期西方对共产主义渗透的恐惧密切相关,“正是当时美国政府在民众中制造的人人自危、各个战兢、环视周围仿佛尽是共产分子的恐怖气氛的写照。”
参考资料:
“[T]hey both like Vingt-un better than Commerce”: Characterization and Card Games inPride and Prejudice
http://jasna.org/persuasions/on-line/vol34no1/brumit.html?
Card Games in Jane AustenNovels
https://janeaustensocietynz.wordpress.com/2018/10/25/regency-card-games-talk/
洛特曼对《黑桃皇后》中“纸牌”主题的符号学阐释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ELSW201903016.htm
《黑桃皇后:魅力与价值》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MZXS199902024.htm
《愤怒的游戏——社会历史批判视野下的
》路文静 美与时代总第614期
《政治、伦理、游戏——茨威格小说
的多种解读》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22cde1e97521595b2b8dc895b3473670318947a18e7f9386.html
《冷战科幻小说的意识形态对立与乌托邦冲动——以菲利普·K.迪克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