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航空报道 特约记者 杨铁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4月17日,在新中国航空工业迎来创建69周年之际,来自航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尽快推进设立“中国航空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航空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在2017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羊毅等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设立“中国航空日”的建议》。此后, 羊毅代表在2018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2019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继续提出设立“中国航空日”的建议。
全国人大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航空日”的设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帮助。按照相关要求,有关单位经过多轮沟通论证,进一步征求多方面专家、相关部门的意见,一致建议将“中国航空日”的日期选定为每年9月21日。
1909年9月21日,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冯如1号”成功飞上蓝天,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是中国航空史的开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强大的航空事业,努力建设航空强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航空人的历史使命,是全体航空人的奋斗目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表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航空工业党组提出坚决实施“一心、两融、三力、五化”航空强国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规划高质量高起点开局做好全面准备,向着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速迈进。
谭瑞松指出,航空人始终和祖国在一起。经过几代航空人接续奋斗,我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淀了以“忠诚奉献,逐梦蓝天”为核心表述的深厚博大的航空报国精神。加快设立“中国航空日”,有利于唤起更多国民的大国航空意识,有利于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伟表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自主创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强之道,是航空事业发展“活的灵魂”。一代代航空人自强不息、锐意探索、努力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强军就要靠这些优秀装备,这还得靠你们来努力!”
作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的主力军,69年来,航空工业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航空为本,把保军强军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和军队战略转型的需要,充分把握航空装备研制规律,推动装备发展从“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向“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转变,用一流装备和服务支撑人民军队建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军航空装备已步入了“20时代”,一系列主战装备大量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杨伟院士表示“加快设立‘中国航空日’,有助于汇聚全社会力量关注航空、关爱航空、建设航空,有助于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建设新时代的航空强国。”
“‘中国航空日’,我们期盼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志强表示,航空工业高科技属性强,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产业带动能力强。加快设立“中国航空日”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航空强国的需要,是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需要,是汇聚力量,实现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的需要。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表示,加快“中国航空日”的确定,对激励更多的航空人牢记使命担当,推动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跃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