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重整香港業務 外資行“瘦身”成常態

text

【亞太日報訊】6月2日,東亞銀行宣布,將裁減約180名員工,占該行在香港總員工人數的3.8%。該行表示,東亞銀行的全資附屬公司東亞證券,將于7月8日前關閉其全部22個在香港的零售網點。東亞證券將繼續透過電話及其他電子渠道爲客戶提供服務。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東亞銀行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關閉東亞證券的零售網點以及重整證券服務的後勤部門,將有助東亞銀行提高成本效益,有效地運用資源爲客戶提供更佳的服務。

事實上,在全球經濟處于疲軟狀態的背景下,外資行裁員、凍薪、收縮門店已經成爲當前的行業常態。

一位外資銀行人士直言,隨著全球市場動蕩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資行的業務開展並不順利,關閉網點意在收縮版圖,也順應了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大趨勢,國際大行也在尋求轉型之路。

縮減實體網點降成本

東亞銀行相關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電子交易日漸受客戶歡迎,東亞證券現在超過90%以上的交易是透過電子及電話渠道進行,導致零售網點提供櫃台交易服務的成本變得高昂。同時,東亞證券與東亞銀行在證券業務上也有資源重叠。

該人士表示,關閉東亞證券的零售網點以及重整證券服務的後勤部門,將有助東亞銀行提高成本效益,有效地運用資源爲客戶提供更佳的服務。

同時,在充滿挑戰的經營環境下爲了控制營運成本,該行也審視了其他業務的營運,旨在通過各種方式精簡流程,包括重整工序及將工作流程自動化。

據悉,因應營運流程的檢討結果以及東亞證券經營模式的調整,東亞銀行將裁減共約180名員工,占該行在香港總員工人數的3.8%。該行稱,受影響的員工可獲得高于香港雇傭條例規定的遣散費。

東亞銀行于1918年成立,現爲香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至2015年12月31日的綜合資産總額達港幣7814億港元。根據該行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東亞全年純利55.22億元,按年倒退17%,遜于市場預測的60.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1.95元,第二次中期息爲0.5元,可以股代息。

有業內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大趨勢的發展,近年來外資行員工離職率逐年升高。盡管如此,目前外資行多數崗位都處于“凍薪封職”的狀態,即不加薪,也不升職,從而起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多家外資行集體“瘦身”

在全球經濟處于疲軟狀態的背景下,外資行裁員、凍薪、收縮門店已經成爲當前的常態。

今年2月,歐洲資産規模最大的銀行彙豐控股集團宣布今年將在全球範圍內凍結招聘和薪資,此舉爲該行力爭在2017年之前完成最高達50億美元的年度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這也是該集團繼2009年以來首次全面凍薪。

和多數歐美銀行一樣,彙豐近年不斷“瘦身”。彙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于去年6月份的策略日上提到,目標在2017年年底之前減少45億-5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2017年前要全球裁員約2.5萬人,並削減50億美元成本。

無獨有偶,渣打集團也曾于去年年底發布公告稱,渣打已進一步收緊風險承受能力水平,並將采取措施管理成本,其中包括計劃在2018年前裁減1.5萬個崗位、在2015-2018年之間將總成本削減目標提升至29億美元等。

此外,由于面臨更嚴格的資本金要求,瑞信集團和德意志銀行等其他歐洲銀行也在削減工作崗位。

去年10月份,瑞信首席執行官譚天忠在一次年度會議上表示,瑞信將在2018年底前節省35億瑞郎(約合225.63億元人民幣)開支,並在全球範圍內裁員5000多人,而在倫敦地區,將有約1800個職位轉移至印度這樣的低成本地區。剛剛宣布2015年虧損68億歐元的德銀也在削減人手和全面縮小獎金池。

花旗銀行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FinTech是怎麽把銀行業逼向引爆點的?》顯示,預計2015-2025年間,銀行雇員將減少30%,且下跌速度會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據外媒報道,花旗集團計劃從2016年1月開始裁減至少2000個職位,而截至目前的一年來,該行已在中國內地關閉了至少4家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