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中國放緩增速底氣何來之一:深化改革下的動力之源
新華社記者劉雲非
7.4%——中國經濟今年首季同比增幅,16日上午數據一經公佈即登上各大國際財經網站頭條。“儘管比上季度小幅回落,這一數據仍高於此前經濟學家預測中值的7.3%,”《華爾街日報》報道說。
相較於此前部分國際財經人士的“偏弱”預測以及對中國經濟走勢的疑慮,7.4%表明面對下行壓力中國經濟“還好”,並未偏離平穩增長區間。再結合當季物價2.3%的漲幅及工農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和收入等數據,中國經濟整體運行仍呈穩健之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的評價是,“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平穩,總體良好。”他認為,這一表現來源於決策層保持定力、主動作為,著力改革創新,著力轉型升級,著力改善民生。
數據還顯示,經濟結構調整在繼續,產業結構在優化。第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4.1個百分點;內需貢獻繼續提高,最終消費支出佔GDP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成效,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3%。
“週三公佈的數據實際上並不差,”英國知名私人銀行顧資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麥克法蘭說。他提醒投資者,中國的關注點是控制信貸增長,而非短期刺激。從市場反應看,當天亞洲股市普漲。中國經濟“首季報”給市場吃下“定心丸”。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增幅說得過去。服務業增長好過工業有助於增加就業。如果全球經濟持續好轉,中國決策層不太可能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該行對3月份中國經濟回暖感到鼓舞,並維持對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7%的預測。
英國凱投宏觀分析師普裏查德表示,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幅好於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有所緩解的跡象顯現。中國的決策者會認為這一增速“適宜”,因而不太可能做出政策上的調整。
從中國經濟整體運行情況、結構性調整到決策層的宏觀治理思路,這些核心要點都已進入理性的國際財經人士考量範疇,他們更關注轉型期的中國經濟的內在演變,關注點更具全局性。
智利美洲經濟網站刊文認為,中國專注於自己的重要事務:改革。結構性改革正在推進,比如實現利率和資本市場自由化,讓更多的企業進入債券市場。這有助於打開私人融資渠道,對投資進行更有效的配置。此外,限制農民工入城落戶的戶籍制度開始放鬆,這將對中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因為勞動力市場更大流動有助於提高生產率和消費動力。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說,3月底,李克強總理承諾將實行更加積極的資本市場改革,包括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規範發展債券市場、培育私募市場、推進期貨市場建設和促進仲介機構創新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擴大經濟的合法融資渠道,同時擺脫對風險更大的“影子銀行”的依賴。
從外需轉向內需,從投資轉向消費,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轉型,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就是市場化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不大,但要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增長的“軟著陸”,需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打造更加透明、更以利率為基礎的貨幣政策框架和更有彈性的匯率機制。該組織總裁拉加德說,中國經濟不會迅速下滑,中國政府對改革的態度是嚴肅堅定的。
穩固的基本面和逐漸改善的外部環境,為中國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創造了條件。有外媒分析稱,通脹溫和利於中國政府實現規劃已久的政策目標——放開從水務、能源、運輸到醫療保健各個領域關鍵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2013年,中國經濟“軟著陸”,減速而未失速,增長率7.7%。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7.5%左右,物價漲幅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推動改革、調整結構、改善民生,中國經濟將獲得源源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