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四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浙大二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2月25日电(钱晨菲)手捧沉甸甸的奖杯,汪四花难掩激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征程正未有穷期。我在台江的五年时间里,深刻领会到脱贫攻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将继续在统筹衔接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护佑人民健康,这是我藏在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浙大二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汪四花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从江南水乡走进黔山苗岭,跨越千里的仁心守护,汪四花一走就是近5年。
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有17万人口,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4月,浙大二院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缔结对口帮扶关系。一个月后,台江县人民医院成为浙大二院台江分院。
2016年9月初,汪四花前往台江分院担任院长。“当时,深入病房、了解情况、交流调研、职工谈话、召开座谈会是我除吃饭、睡觉外的全部生活。医院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尤其是思想理念急需要提升。”汪四花回忆。
要从根本上改变,汪四花决定“第一把火”先从制度烧起。借鉴“娘家”的经验,她与团队制定和改进了300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为内容的“6S”管理活动,倡导“患者和服务对象至上”的服务理念。
“只要是患者反映服务态度不好的,影响和妨碍医院工作的事和人,都要一查到底,给患者和大家一个交代,这些得罪人的事我来负责。”汪四花说。
不到半年时间,医院面貌悄悄变了:院区标识清楚了、库房整洁了、道路平整了、车辆停放有序了、院区环境干净了,医院整体形象显著提升。
近五年,浙江大学、浙大二院共支持2600万元,购买胃肠镜、1.5T磁共振等各类设备,并创建了泌尿外科、中医康复科等各类科室,还搭建了黔东南州第一个远程会诊中心、数字病理远程共享平台等。随着台江分院的发展,其自投资金2000余万元提升医院能力。如今,当地患者不再为单项检查转向上级医院,大大节约了就医成本。
为了转输血为造血,除浙大二院相继派出的44批次70名涵盖管理、泌外、内镜、麻醉等近20个学科专家深入帮扶外,汪四花和团队探索出了“五结合”的模式,即“组团式”与多学科相结合、长期帮扶与短期帮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导师制带教与双向考核相结合、专家派驻与发展需求相结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如今,台江分院已经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03项,其中分院本土医师独立胜任81项,成为根植于台江带不走的技术。
如今,台江分院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帮扶后与帮扶前同期均值相比,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分别增长322%、65%、273%,外县来院门诊、住院分别增长660%、444%,转诊率下降至5%。
“我们驻点台江,帮扶黔东南,辐射贵州。”汪四花说,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她带领帮扶专家团,每周工作日在医院落实相关工作,周末则走村串寨进行义诊帮扶,这些年,已把台江县的村寨都走了一遍,义诊、宣传党的好政策、普及健康知识,共计开展医疗下乡义诊活动30余次,免费义诊病人3240余人次。
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用满腔热忱助力医疗精准脱贫,2020年11月7日,汪四花回到阔别近五年的杭州。家中,年逾90的父母亲翘首以盼。在五年中,经历结婚、工作、生子的女儿,也含泪等待。
“作为医生的同时,我是女儿也是母亲,我将用陪伴弥补对亲人的内疚和遗憾,以家人的爱为动力,在归来后的医疗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百姓的健康事业继续奋斗。”汪四花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