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拉美兩大組織靠攏 重塑地區經濟版圖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王進業 毛鵬飛)拉美新興區域經貿合作組織太平洋聯盟第11屆首腦峰會日前在智利落下帷幕。南方共同市場(南共市)重要成員阿根廷首次以觀察員國身份參加太平洋聯盟峰會。分析人士認為,這標誌著拉美兩大區域經濟組織將進一步靠攏,這一趨勢或將整合因發展理念不同而割裂的拉美陣營,重塑地區經濟版圖。

南共市與太平洋聯盟相互靠近

阿根廷5月份向太平洋聯盟提交申請,6月份成為觀察員國。阿根廷的這一舉動釋放了南共市在目前發展困境下亟須轉型的信號。

成立於1991年的南共市是拉美最重要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之一,成員國包括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總人口2.87億,是全球重要的糧食產地,還有大量礦藏和能源儲備。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楊志敏說,南共市支持內部貿易整合和地區關稅同盟,自建立以來對外實行統一關稅,不斷提高對外關稅和各種非關稅限制,約定成員國不得單獨與第三方簽訂自貿協定。雖自成立以來,該組織在維護地區穩定與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從2012年開始,南共市國家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經濟持續疲軟,區域內經貿發展停滯。

據統計,過去三年南共市區域內貿易額佔各成員國外貿總額的比例從16%降至13%。區域內經濟不振促使南共市成員國須拓展外部市場來應對疲軟的區域內需求。有經濟學家指出,南共市成員國應加大與智利、秘魯等國合作,並打開通向亞太市場的渠道。

在南共市主要成員發展陷入低迷的背景下,由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於2012年正式成立的太平洋聯盟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立四年來,成員國間92%的貨物和服務貿易實現了零關稅,剩餘的8%也將在2030年前實現零關稅;成員國間還實現了整合證券市場、互免公民短期簽證、共享海外使領館資源等合作。

楊志敏認為,太平洋聯盟與南共市的發展模式和貿易政策有明顯差異。南共市主張在集團內部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國家實施保護主義政策,設定高額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但太平洋聯盟主要由美國在拉美的盟友創建,他們與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均保持密切關係,主張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

不過,雖然太平洋聯盟成員國近年來經濟增長勢頭優於南共市成員,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低迷也拖累了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的經濟增長。此外,雖然太平洋聯盟外貿發展迅速,但成員國在本地區貿易額一直很低,更易受國際經濟波動影響,對區域貿易發展也有進一步需求。

攜手應對拉美共同挑戰

經合組織在《拉丁美洲經濟展望2016》中指出,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低迷將在未來數十年中持續影響拉美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經濟發展。正因如此,區域一體化變得更加重要。經合組織稱,拉美必須在南共市、太平洋聯盟和加勒比共同體等現有平臺上推動一體化進程,通過在全球價值鏈中進行更高程度的整合而獲利。

面對當前不利的內外經濟形勢,南共市與太平洋聯盟成員領導人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兩個組織間的合作,推動拉美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阿根廷新政府上臺以來,推行更加開放的貿易政策,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放鬆貿易和金融管制的改革措施。阿根廷總統馬克裏6月30日在太平洋聯盟峰會上強調,南共市應當“走出死衚同,與太平洋聯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謀求兩大區域組織更好的融合”。

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在題為《對話區域一體化:太平洋聯盟與南共市》的報告中指出,二者聯合將不僅有利於其成員,也將為整個拉美提供真正一體化的歷史機遇。

據拉加經委會2015年的統計顯示,南共市和太平洋聯盟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合計約5.7萬億美元,佔地區GDP的91%,外貿額佔地區比重達80%。專家認為,兩大組織合作將形成5億人口的共同市場,或許能為全球市場低迷背景下的拉美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員謝文澤認為,南共市與太平洋聯盟的經濟整合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拉美經濟一體化已經探索了半個多世紀,提出並實驗了多种經濟一體化模式,合作基礎較好。另一方面,中國、歐盟和美國都在探索和推動與拉美的整體合作,因此南共市與太平洋聯盟應加強合作,提高拉美一體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