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是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行业是“新基建”集中落地的载体。上海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推进新一轮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6月12日上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谢峰来到民生访谈直播间,为大家介绍了上海交通建设的新进展和一系列利民便民的新举措。一、项目化补短板,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以补短板为重点,深化上海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市交通委坚持不断不乱,坚持市交通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交通的“大循环”、优化城市交通的“微循环”。2020年,纳入市重大工程计划的工程共计57项(60个),计划开工9个,完工8个(包括地铁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部分区段),有序推进43个(含推进全面开工4个)。预备项目21个。年度投资计划550.52亿元,占全市重大工程的36.7%。
二、高视野站位,规划先行促发展
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的瓶颈在交通,打造成上海未来新增长极的支撑在交通。因此,规划引领两片区的综合交通建设至关重要。2019年国务院印发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后,上海市交通委率先开展了两片区的综合交通规划。
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规划从全球、全国、市域和新片区内部四个空间维度,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目标是基本实现“15、30、60、90”的出行服务水平,即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到达浦东机场、30分钟可达中心区龙阳路等枢纽、60分钟可达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综合交通规划对标国际世界级湖区综合交通规划理念,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交通为基础、水上交通为特色、新型交通为补充的跨域一体、绿色便捷、协同高效、品质多元的示范区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形成与示范区空间布局相适应的三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分别是高铁枢纽(苏州南站为主,嘉善南站、盛泽站为辅);城际枢纽(青浦、吴江、嘉善、盛泽);地区枢纽(在各镇级组团划地区公交枢纽)。
近期启动“4+4+2+X”个重点项目:4条铁路和轨道交通,即沪通铁路二期、沪乍杭铁路、两港快线和南港支线;4条高快速路,包括S3、两港快速路、沿江通道和周邓-闻居路快速路等;2个枢纽,即浦东枢纽和主城区枢纽;“X”为一批交通项目,包括小洋山北作业区、G228、浦星公路等。
三、精细化、系统化管理,疏拥堵畅交通
道路拥堵严重影响市民出行,是大城市交通的焦点问题。市交通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针对拥堵点位较为集中的片区,进行系统性的拥堵成因研究,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由点及面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研究制定相应的片区拥堵改善措施,提升整体道路通行能力,切实缓解交通拥堵矛盾。这些智慧交通措施主要包括:(1)优化完善信号灯配时;(2)改善路口秩序;(3)调整标志标线等非工程性改造;(4)采取可变车道增设;(5)港湾式车站改造;(6)路口渠化等工程性改造。
2020年是“推进50处道路拥堵点改善”市政府实事项目的第三年,截止今年5月底,今年拥堵点改善项目工程总计完成数已达26个,其余项目6月陆续启动施工,将在9月底全部完成。
在高速公路新联网收费系统运行上,上海对路网收费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了ETC 车辆“一次通行、一次扣费、一次告知”和出口收费金额显示;创新绿通集卡新措施,优化通行服务,保障各道口畅通。
四、创新“上海停车”APP实践,缓解停车困难
为了更好地缓解停车难及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市交通委将在年内正式建成运行“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并接入市级城运系统。新平台停车泊位覆盖更广,计划8月底前全面完成本市约3000个公共停车场(库)和1200个收费道路停车场,共计约89万个泊位的数据接入工作。服务功能更人性化,新平台将提供“停车导航、停车换乘、枢纽停车、错峰共享、道路停车缴费、停车预约、服务点评”等各类服务功能。服务更加精准智能,计划9月底前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平台推出“泊位预订、场内导航、反向寻车、无感支付”公共停车信息经营服务功能,在部分大型交通枢纽、医院及重点商圈推进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库,探索实现从目前“车到库”到未来“车到位”的出行停车全过程服务。
五、人性化公共交通,提升服务能级
乘车舒适度和信息精准度是公共交通服务人性化、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公交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建设和出租车候客站建设列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
公交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项目,去年已完成全市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建设。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25条线路(171个站点)实现中途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预计到今年底,将新增65条线路、498个站点,实现中心7个城区范围内的公交站点全覆盖。信息屏采用了新型黑白电子墨水屏,视觉效果好,夜间阅览清晰,可运用太阳能充电及双电池供电技术,能耗低。
出租车候客站项目,去年已完成了100个站点的建设。今年计划在中心城区继续建设100个出租车候客站,目前已建成了21个。新设候客站在选点上更科学合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热力图对比选取打车需求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点,比如五角场交通示范区、徐家汇、浦东陆家嘴等,并划设出租车专用候客泊位,供巡游出租车泊车候客。出租车扬招站牌在外观上作了较大提升,配置了灯箱,夜间清晰可见,具有较高辨识度。同时,候客站还配备信息化“叫车功能”。目前,信息化屏幕、一键叫车按钮已陆续建设完成,并与“上海市出租车统一调度平台”联调成功,按下“一键叫车”即可通过平台发布乘车需求,周边巡游出租车就会及时响应。出租车候客站的建设,将提高市民乘坐出租车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减少出租车随意停靠和违章停靠的情况,通过定点的精准需求对接,既保障乘客人身安全,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中心城区禁停路段市民扬招难的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缓解。
总体而言,通过完善交通规划,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交通建设,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了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缓解了交通压力,满足了人们更舒适更便利的出行需求,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交通“新基建”将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智慧交通系统、高效运输系统、绿色交通、数字化升级改造,都是交通行业发力“新基建”的重点方向。相信通过继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落地交通“新基建”,加强各类交通出行方式之间的有序衔接,畅交通、惠民生,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将会引领上海这座智慧城市更高质量地发展。
(作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博士陈辉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