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董一凡
近期,欧盟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欧盟和欧元区的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3%和0.2%。数据令人大跌眼镜,不仅比前两季度欧盟和欧元区分别达到0.4%的成绩大为逊色,甚至创下了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差水平,同时相较于美国第三季度年率3.5%的光鲜相比更为暗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8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2%和2%,已经相较于4月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3和0.4个百分点。然而,今年前三个季度欧盟和欧元区分别仅取得1.1%和1%的增长,照此趋势看2018年欧洲经济几乎连2%的增长都难以达到。
欧洲经济在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后经历了十年的奇幻漂流后,在2017年实现了“十年来最强劲增长”实属否极泰来,极其不易,然而今年前三季度的低迷增长却似乎在说明,2017年的成绩只是昙花一现。
究其原因, 实则是全球及欧洲内部的种种政治经济不利因素碰撞共振,最终形成了艰难的内外环境,浇灭了欧洲来之不易的复苏火种。
经济增长离不开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对未来的前景有着积极正向的预期,当前的消费、投资和生产才会积极旺盛。欧洲经济的信心却在2018年内,随着中美贸易战、美欧贸易摩擦、英国脱欧进程、欧元区财政风险等问题不断滑落。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10月达到52.7,为25个月以来新低,同时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也分别为46个月和24个月最低值。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景气指数在10月也分别降至110.4和109.8,在2017年12月达到历史高点后,在2018年里却呈现持续下滑的势头。
在欧洲面临的风险里,美国在经贸领域里的单边保护主义行动给全球贸易的破坏无疑是最主要的。自今年以来,美国不断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如1月对洗衣机等产品征收双反关税,3月发动针对外国钢铝产品的特别关税,6月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启动特别关税,9月再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极大提升了美国与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程度。
作为高度开放、依赖对外经贸的经济体,欧盟不仅直接面对美国的保护措施,同时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与美、中两国已形成紧密的贸易投资关系,中美贸易争端自然使欧盟遭遇池鱼之殃。
当前,欧盟每年28亿欧元的输美钢铁产品已经进入美国打击范围,特朗普总统还屡屡以汽车产品关税为威胁,要求欧盟在美欧双边经贸谈判中加快速度,并对美让步。因此,在直接关税打击、贸易转移效应以及企业和进出口商普遍预期悲观的情况下,欧盟当前贸易方面承压明显,1-8月贸易逆差从去年同期的3亿欧元飙升至130亿欧元,同时一向以出口为傲的德国也曾在单个月份内遭遇出口同比下降的逆风,是以前前所未见的情况。
而欧元区的经济金融风险也是影响欧洲经济前景的重要变量。当前来看,欧元区面临内外货币政策失衡和重债国财政金融不稳定性加剧两大风险。从货币政策看,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即启动加息进程,而今年已将联邦准备金率提升三次,预计年底前还将再次升息。而欧洲央行尚未结束自2015年3月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但鉴于欧洲已经回归正常复苏轨道、通胀率达到2.2%超出央行政策目标、美欧货币政策倒挂所导致的欧元区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压力增大等因素,10月份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已确定年底彻底结束量化宽松进程。然而,退出量宽将使得欧元区各国特别是重债国国债收益率难以继续被压低,不断上升的融资成本将使得重债国财政压力陡增,与银行业不良资产、经济增长下行出现风险联动。
从重债国本身状况看,欧债危机后意大利、希腊等国虽在欧盟政策规划下采取了紧缩政策,然而公共债务比却基本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尾大不掉。同时今年9月意大利政府提出大幅扩张财政支出预算草案,引发了欧盟和国际市场的强烈关注,担忧其走上希腊2015年逆转财政紧缩政策造成债务风波的老路。而意大利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其政府债务总计达2.32万亿欧元,是希腊公债规模7倍有余,若意大利国债因预算摩擦问题而产生收益率飙升甚至违约,则将在南欧国家银行业乃至国债中引发系统性风险,欧元区现有金融稳定机制能否兜底也尚属未知。
欧洲经济在内部危机问题未平,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深受影响,甚至让复苏之光再次黯淡。若欧盟难以解决其结构性问题的同时,全球性保护主义风潮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难以好转,恐怕经济问题将再次成为欧盟的麻烦,给其促进内部团结、深化一体化程度的进程造成更多掣肘。
作者简介:董一凡,任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领域欧洲经济与欧盟一体化。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