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6月9日電
題:訂制農場興起
中國嘗試農業“牽手”電商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代群、詹婷婷、姜剛
中國電子商務企業近期推出“私人訂制農場”項目,銷售火爆。全國網民可在網上認購土地租用權,對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實現“私人訂制”。專家認為,電商介入農業經營,憑其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等優勢,有望改變中國傳統農業面貌。
今年3月,浙江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阿里巴巴聚划算平臺、安徽績溪縣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等,將電子商務和土地流轉對接,推出網際網路私人訂制農場項目。
績溪縣農委主任周道清介紹說,認購用戶通過網上預約,對土地租用權進行認購,獲得包括大米、蔬菜等當地的無公害農作物;電商根據認購情況決定耕地流轉面積和種植計劃;縣農委負責指導種植和監督生產流程。
在項目認購前,興合電商和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走訪了解當地農民土地流轉的意願,意向流轉的土地達到1000畝。參與本次活動的農民來自績溪縣的仁裏、龍川、湖村等行政村,其土地大多為5A級聯合國生態示範良田。
龍川村擁有耕地1300多畝,三成以上的土地閒置。“村裏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大多種不動了,請人代種也不划算,土地荒了可惜啊。”年過七旬的龍川村村民胡少白說。
“我們預計有500個客戶就算成功了,結果上線短短幾天時間全國就有3560名用戶認購了土地。”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建成說,項目銷售額200餘萬元。
根據認購情況,興和電商與績溪縣近300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流轉費用每年約800元/畝,期限一年。土地流轉完成後,興合電商委託廟山果蔬專業合作社種植和管理農作物。
合作社雇傭當地農民耕作租出去的土地,農民每月可獲取工資約2500元。績溪縣2012年摘下國家級貧困縣“帽子”,2013年該縣農民人均月收入不到800元。
專家認為,在深化農村改革的背景之下,土地流轉“牽手”電子商務,釋放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積極信號,也為新一輪土地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安玉發認為,“電商幫種地”的形式以小錢撬動大錢,改造傳統農業,其作用不可小視。“前期的消費者‘訂制’讓企業降低了投資風險,而高品質的種植管理也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保證了收益”。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也在5月宣佈,聯手北京18家果蔬基地推出了私人訂制農場的服務。
在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秘書長易歡歡看來,隨著“電商”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產生,未來誰來種地問題也有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儘管土地仍需雇傭農民耕作,但由於農產品需求被訂制,種植季節和品種也被固定,可避免盲目種植帶來的銷售困難。
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3.4億畝,流轉比例為26%。中共領導層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各界對土地改革的推進有頗多期待。
如何將土地“死資源”轉化為“活資本”,不僅是現代農業需要破解的難題,也是當前農村土地改革的核心。
安徽省農委副巡視員胡桂芳表示,“私人訂制農場”提供的新思路值得借鑒,有望為農村和農民帶來新收益、新技術,同時也能加速農村土地流轉,但農地改革必須要強化底線思維,防止借改革之名、行侵害農民權益之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