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风暴眼”黎巴嫩经不起震荡

text

据法新社报道,应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此前在沙特阿拉伯访问期间突然宣布辞职的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当地时间11月18日中午于爱丽舍宫和马克龙进行会晤。随后,哈里里向媒体表示,将于11月22日黎巴嫩独立日返回。

随着哈里里返黎日期敲定,这场总理出走的“闹剧”逐渐落下帷幕,但是,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却因此更加混沌。

“撕裂”政坛的异国辞职

当地时间11月3日,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仓促出访沙特阿拉伯,这一举动一度被认为是黎巴嫩政府的一次常规回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次日,沙特阿拉伯电视台播放了一段事先录好的视频,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视频中宣读了辞职声明,并指责伊朗及其“羽翼”黎巴嫩真主党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同时暗示自己遭遇暗杀威胁。

当外界仍处于黎巴嫩总理离奇辞职的错愕之中时,被哈里里辞职风波卷入的各方迅速做出回应。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加塞米11月5日发表声明对哈里里的指控断然否认。而受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11月10日发表电视讲话,声称“确信”哈里里被逼辞职,沙特“拘押”哈里里无异于向黎巴嫩“宣战”。

11月12日,哈里里在利雅得接受黎巴嫩“未来”电视台采访,称自己并未受到沙特胁迫,并将于“数天内”回国与黎总统磋商“不卷入政策”,即黎巴嫩不卷入任何地区冲突。他表示,只要黎巴嫩真主党恪守这一立场,他可能收回辞呈。

在黎巴嫩境内外各方指责推诿的混乱局势下,法国宣布介入调停给此次哈里里辞职风波带来了新的转机。

《纽约时报》11月18日报道称,据法国总统府消息,马克龙与哈里里的会面是在马克龙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电话会谈的几个小时后进行的。法总统府表示,奥恩感谢法国对黎巴嫩的支持,并确认哈里里将于11月22日在黎巴嫩独立日这一天回到首都贝鲁特。

地区大国的斗争缩影

法国的介入“比较有分量”,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德尼·博沙尔看来,法国曾作为黎巴嫩的宗主国,与黎巴嫩国内逊尼派、什叶派以及基督教等政坛势力都能进行对话,法国的出面会是黎巴嫩政治危机一个积极的转折。

作为中东著名的“拼盘国家”,黎巴嫩国内共分为18个主要教派,形成了极独特的“教派分权”政治制度。根据黎巴嫩宪法,黎巴嫩的总统、总理、议会议长须分别由基督教马龙派、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担任。自2005年黎前总理萨阿德·哈里里的父亲拉菲克·哈里里遇刺后,黎巴嫩国内矛盾激化,逊尼派与什叶派势不两立。同时,黎巴嫩国内的教派冲突也不断受到作为“后盾”的地区大国博弈的影响。

“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异国辞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研究员余国庆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哈里里是黎巴嫩国内逊尼派的代表人物,而沙特则是中东地区逊尼派的‘大本营’。哈里里对黎议会与真主党关系的处理招致了沙特的不满,致使沙特利用哈里里到沙特访问的机会迫使其宣布辞职。”

日前,沙特外长在记者会上强硬表示,“沙特要帮助黎巴嫩人民从真主党的控制下走出来”。

而哈里里在沙特发表的辞职演说,成功触动了伊朗敏感的神经。

路透社近日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哈里里的辞职已经将黎巴嫩推到沙特和伊朗之间斗争的前线。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加塞米也表示“这表明哈里里正沿着那条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道路越走越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指出,在“后伊斯兰国”时代,沙特和伊朗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攻防态势已经发生变化。伊朗、真主党和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正逐渐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力量处于战略守势,不得不呼吁将所谓伊朗和真主党的威胁国际化和多边化,扭转颓势。

“潘多拉魔盒”开启之后

黎巴嫩总统奥恩此前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哈里里访法意味着哈里里辞职风波引发的政治危机“开始化解”。在哈里里借道法国回国的行程敲定后,外界期待这将为黎巴嫩政坛动荡的“软着陆”开启一扇门。

但是,政治危机的化解并不意味着黎巴嫩能够轻易重回往日的平静。

虽然目前黎巴嫩各派针对哈里里辞职表现出罕见的“一致对外”立场,但辞职引发的政坛动荡有可能打破现有维持黎巴嫩国家稳定的政治协议和方案,再次引发黎国内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近日援引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秘书长雷扎伊的观点称,哈里里在沙特施压下递交辞呈,让黎巴嫩近几年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局面付诸东流。

而当前世界各国领导人也在试图努力缓和中东地区的这一紧张局面。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日前表示,美国坚定支持黎巴嫩的独立自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称,俄方认为,黎巴嫩目前的问题,必须由黎巴嫩各方通过对话来解决。

“现在的中东正在形成两大阵营,一方是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另一方是美国、沙特、埃及和以色列,黎巴嫩是两派都需要争夺的对象。”余国庆认为,“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身处‘风暴眼’的黎巴嫩任何一点震荡都会对整个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现在局势很危险,只要有一方挑衅、另一方做出反应,一切就可能完全失控。”以色列《国土报》对此进行评价。

“此次辞职风波恐将再次削弱各政治力量之间的互信。”孙德刚说,“随着叙利亚战争进入新阶段,各种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尤其是伊朗和沙特支持的力量在缺乏‘伊斯兰国’的缓冲下,迎头相撞的风险增加。这种地缘政治博弈恐将从叙利亚向黎巴嫩蔓延,使黎国内脆弱的平衡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再次被打破。经过多年冲突和内战,黎主流民意不愿再次成为大国的‘刀俎’。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黎是否会沦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战场仍是未知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