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6%。新華社發。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6%,為3年來首次季度增幅“破八,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多位海外人士。他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仍在健康的軌道上,而中國政府繼續致力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力圖為可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他們預期,中國經濟能夠轉型並實現可持續增長。
放緩與韌性——中國經濟仍可實現軟著陸
去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已逐季放緩。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繼續走低,同比增幅3年來首度“破八。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小幅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警告全球經濟面臨更大風險。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為8%,較上次預測降低0.2個百分點;而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為8.5%。
關注中國經濟的國際財經界人士注意到中國經濟自身一大“特點:即在全球經濟復蘇不振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總能展現出較強的應變能力,並將此稱為“韌性。在外部需求減弱和內部宏觀調控大背景下,2011年中國經濟仍增長9.2%。
這一“韌性來源於中國經濟較好的基本面和較為寬裕的宏觀政策調整空間。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胡光宙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很強,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城市化進程可以支持中國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速至少一二十年。持續的城市化進程、積累的人力資本、巨大的科技投入是中長期經濟基本面看好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聯昌國際區域經濟學家宋生文說,部分行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第二季度末中國經濟活動有所改善。巴克萊財富亞洲投資策略師黃敬庭認為,中國經濟數據仍在分析師預期區間內,而且很可能是今年經濟增長曲線的低點。巴克萊對中國經濟全年增長的預期為8%左右。此外,在目前通脹水準已降到一定水準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有空間和刺激機制來促進增長。
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席屈宏斌表示,決策者穩增長的決心明確,通脹回落也為進一步政策刺激提供了充裕空間。此外,從投資以及信貸增速的反彈也可以看到前期政策寬鬆開始見效。隨著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第三季度國內需求有望繼續回暖,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望反彈至8.5%左右。
評級機構惠譽在最新的報告中維持中國今年8%的經濟增長預期不變,下半年預計經濟增長8.1%。報告說,雖然住宅建設依舊疲軟,但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公共事業和交通運輸都表現強勁;城市仍有職位空缺,工資也在上漲;出口增長仍高於進口,因此雖然第二季度增長遲緩,但中國經濟仍可以實現“軟著陸。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萊爾·佈雷納德也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空間避免經濟“硬著陸。中國的決策者非常注重實效,對中國來說,刺激國內需求和平衡經濟增長十分重要。
對於有媒體提出所謂“中國崩潰論,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表示,這一說法過於誇張,也有誤導。中國經濟確實存在減速,但中國在財政方面仍十分健全,有能力也有辦法走出困境。
降溫與轉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可期
考量中國經濟不能只看一時一地的得失。外需減緩和內部調控令中國經濟“降溫,而適度“降溫有助於推動深層次結構性改革。專家表示,中國致力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釋放巨大動能,從長遠看有助於高品質、可持續增長。
轉型中的中國經濟經歷“陣痛不可避免。過去一年,政府對房地產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及高耗能、高污染和過剩產品的控制,導致部分投資減弱;出口訂單減少;而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提高更進一步推高企業運營成本,讓轉型的“陣痛逐步放大。
分析人士稱,在這一時刻不應為“穩增長放鬆轉型之力。黃敬庭說,市場對中國推進經濟調整的步伐感到放心,中國仍保持推進結構調整的動力,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對資本賬戶開放具有重要意義。即便在穩增長的同時,政府也沒有放鬆對地產的調控,從長期看有利於經濟基本面。
胡光宙表示,目前經濟放緩態勢與2008年中國面臨的挑戰有所不同。當時中國為避免經濟快速下滑和保就業推出鉅額刺激措施,而如今中國政府更加審慎,仍在堅持經濟結構調整。中國應堅定從重速度、重規模向重結構、重品質、重效益、重民生方向轉變,解決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的問題。
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特謝拉說,中國通過出口和投資創造了經濟奇跡,但這一模式不可持續,必須轉成國內消費拉動增長模式。在歐債危機持續發酵和自身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很正常。
他認為,破除對“增長率的迷信將成為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在轉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儲蓄、投資乃至增長下降情況,而這不應被看做是問題,因為屆時收入分配得到很好改善,社會不平等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緊張得以減少,人民生活水準得到顯著提高,這恰好表明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