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支付司司长温信祥:普惠支付需要消除数字鸿沟,数字发展成果应全民开放共享

界面新闻

text

记者

| 苗艺伟

在数字支付逐渐在中国普及的今天,一部分人群却无法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

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退休人员、农村地区

人群成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主要人群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

9月

24

日在第九届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

温信祥

表示,央行今年年初在中国多个省份

开展

支付领域数字鸿沟抽样调查

显示

,其中未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受访者比例为

17.6%,

上述五大人群成为电子支付时代的落伍者。

他表示

近年来支付的网络化、移动化、平台化发展态势凸显,产生了网络效应、规模效应,使其入口特征更加显著

被隔离在数字支付之外的群体,也难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福祉,甚至导致数字时代的金融排斥。

在这样的背景下凸显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在我们监管政策制定过程中,消除数字鸿沟实现支付普惠也是始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指出,这份调研中显示是否会使用数字支付工具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从

年龄结构

方面看,

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是

1%

;从

教育水平

看,

小学及以下比例始终

14.7%;

从职业来讲,务农人群、城市退休人群始终电子支付的比例是

57%与

58%

从收入水平来看,个人年收入与使用电子支付呈显著相关的关系,个人年收入

1万及以下使用电子支付比例仅为

61%

;从

城乡差距来看农村地区人群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为

65%。

他表示,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消除支付领域数字鸿沟还面临不少新新课题、新挑战。

特别是,

老年人使用数字支付存在一些困难

特别是城市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移动支付发展更快、场景更多,城市里面的老人面临的城市鸿沟更为凸显

很多老年人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网上生活交付、转账汇款到银行柜台

调查当中老年人普遍反应手机银行与支付

APP界面不友好,字小看不清,看不懂,网卡和密码验证流程太复杂

这次疫情更凸显了老年人遭遇的支付窘境。

温信祥

表示

,央行

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数字化进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恪守支付为民的理念,推动普惠支付发展

,已经多措并举,发展普惠支付。

第一,

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组织实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移动支付下乡三大特色工程。截至今年

6月末,银行卡助农取款点达到

99.4%

,畅通了农村基础支付最后一公里。

第二,

在提升支付可得性方面,基本实现银行账户全民和全域覆盖。从账户拥有率来看,我

在通过对十

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显示

,我国

15岁以上居民账户拥有率

95.2%

,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第三,

在普及新兴电子支付方面

激发小微、零售领域的支付创新活力。

2019年

236

家支付机构处理支付业务近

300

万亿元,服务近

10

亿客户与

3

万商户。

2019

年底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75%

第四,在治理

支付风险方面,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互联网黑灰产业资金链活动,

牢牢

锁住百姓的

“钱袋子”。今年以来对银行支付机构业务违法金额共发布金额2.3

亿元,人民银行上半年共收到支付领域

1208

件,同比下降

26.5%

,举报数量也持续下降。

因此,未来,在普惠支付制度建设层面,

要夯实数字支付的基础设施,一是统筹推进境内和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进一步畅通跨境支付渠道。二是加快农村支付环境提档升级,鼓励银行支付机构对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数字支付

+建设。三是推进数字身份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我国统一数字身份信息系统

鼓励引导大型市场机构践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带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