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周觀天下)泰國:寧靜還能維持多久?
新華社記者車玲
泰國軍政府領導人巴育24日宣佈解散國會上議院,將國會權力納入掌中,並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同日,一些示威者在曼谷集會,抗議巴育發動政變。隨著軍政府全面接管國家權力和泰國反政變民眾的發聲,軍事政變後的寧靜還能維持多久?軍政府又將把泰國政局帶向何方?
此次政變是在泰國看守政府和反對派勢力鬥爭日益激烈、局勢逐漸失控的背景下發生的。雙方的核心人物目前都在軍方的控制下被迫沉默,為泰黨及其支持者“紅衫軍”也在軍方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尚未大規模抗爭。分析人士認為,軍方的介入為喧囂的泰國局勢帶來的只是暫時的寧靜。社會階層分裂這一頑疾不除,泰國政局動蕩的隱患便難消。
儘管目前軍方還沒有提出明確的治國理政“路線圖”,但從巴育的表態來看,軍政府將在推進全方位改革後舉行大選。“穩定局勢後還政於民”,是軍方對泰國民眾的承諾。但改革如何實施,大選能否順利舉行,目前仍是未知數。
泰國持續多年的政治危機背後,是“他信集團”與民主黨的對立和革新派與保守派兩大勢力的爭鬥。似乎只要泰式民主存在,仍能舉行大選,獲得草根民眾支持的“他信集團”就能憑藉選民人數的優勢獲得勝利。以民主黨為代表的保守勢力對此心知肚明,可能會再次抵制選舉,泰國政局又將回到原點。而改變選舉制度,不僅會引發民眾對民主的質疑,還將激起“他信集團”支持者“紅衫軍”的強烈抗議,導致社會秩序再度混亂。
與以往直接出動軍隊不同,軍方此次發動政變前召集了包括看守政府在內的七方舉行會談,在各方不肯妥協的情況下宣佈奪權。此次奪權看似不是軍方的初衷,但仍不排除軍政府長期操縱國家機器的可能。
從看守政府手中接管國家權力之後,軍方又通過徹底解散國會,擁有了直接任命過渡政府總理的權力。政變後的泰國在國際社會中面臨政治上的孤立和經濟上的制裁,美國已經宣佈凍結對泰國的部分軍事援助、中止軍事交流,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呼籲泰國恢復民主政體。
分析人士指出,要實現泰國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各方從大局出發,以國家利益為重,力求和解與包容,推進國家政治文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