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risti Kafle
编译:亚太日报 丹玮
2025年8月1日,尼泊尔和中国举办了纪念建交70周年仪式。1955年8月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正式确立了历史悠久的双边关系。
从1956年马亨德拉·沙阿国王直接统治的君主制时期和坦卡·普拉萨德·阿查里亚总理访华,到2025年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KP Sharma Oli)第四次担任尼泊尔联邦共和国总理,这种友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政治制度。但有一件事是不变的,尼中关系的发展没有遇到过任何阻碍。
正如两国领导人在演讲或评论中反复强调的那样——尼泊尔和中国山水相连——即使在现代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友谊也体现了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并已升级到新的合作层面。
奥利总理在白金庆典上的讲话,与他提到的“两国关系将在未来几十年在相互信任和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变得更加牢固”相呼应。正如奥利总理所说,尼中两国的这种联系源于深厚的文明根源和文化亲密性。众所周知,作为邻国,无论是在好的阶段还是在困难的时期,尼中两国始终相互支持。
就在过去的十年里,无论是2015年尼泊尔发生毁灭性地震,随后又因封锁或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生活必需品严重危机,中国都坚定地与尼泊尔站在一起,尽一切可能伸出援手。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实施框架的签署和“一带一路”合作10个项目的敲定,这一历史悠久的友谊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8月1日的会议上,奥利总理表示:“我们(与中国)在农业、贸易、过境、能源、卫生、数字技术和气候适应能力方面的合作继续扩大,为取得进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随着世界面临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尼泊尔欢迎与中国深化合作,保护我们共同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脆弱的生态系统。”
随着尼泊尔和中国宣布重新开放所有14个传统边境贸易点,双方的接触空前增加,而不断增长的投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举措有助于打破尼泊尔对进口的完全依赖。与此同时,两国一直在共同努力,加强在尼泊尔发展的主要优先领域的合作,如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水电、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农业、互联互通、文化和教育。
与此同时,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愿同中方一道,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实现和平、进步、繁荣的共同愿景。
正如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所言,70年来,中尼两国在经历了许多考验和挑战后建立了牢固的信任。“中尼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也没有重大分歧。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两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是两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我们也在全球事务中共同维护公平正义。”
尼泊尔前大使、前总理外交顾问迪内希·巴特拉伊(Dr. Dinesh Bhattarai)博士赞同并赞赏中国作为尼泊尔的近邻、朋友和可靠的发展伙伴,一直在帮助尼泊尔进行社会经济转型。他说:“两国高层互访和各级别互访,夯实了两国关系的根基,为尼中关系增添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特拉伊博士补充道:“中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为尼泊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业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尼泊尔总理前外交事务顾问鲁帕克·萨普科塔(Dr. Rupak Sapkota)博士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尼中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发展成为以经济合作、发展和共同繁荣为重点的强有力的战略伙伴关系。
萨普科塔表示:“尼泊尔位于两个全球大国之间,其战略地缘政治地位在新兴的世界新秩序背景下放大了其与中国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他补充道:“随着尼泊尔在全球动态中发挥作用,深化尼中合作是共同进步的基石,利用尼泊尔的独特地位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加强其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的地位。”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央委员毕苏努·里贾尔(Bishnu Rijal)认为,尼泊尔和中国不仅关系顺利,而且仍然是值得信赖的邻居和共同发展的亲密伙伴。里贾尔说:“尼泊尔和中国克服挑战,在每一步都相互支持,为该地区和世界邻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树立了榜样。”。
他进一步补充说,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和跨喜马拉雅多维互联互通网络,两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期待着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世界里,令人鼓舞的是,这两个邻国发誓要站在历史和进步的一边。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中尼友谊有望发展壮大,不仅70年,而且将延续下去。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