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中印正面臨與當年萬隆會議類似的背景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孟買記者唐璐】印度中國問題專家譚中教授表示,60年前中印兩國都希望通過“萬隆精神拓寬國際空間,如今中印面臨的背景與當年頗為類似,這更加重了“萬隆精神的參考性和時宜性。

譚中教授在萬隆會議召開60年之際接受亞太日報記者專訪時說,“‘萬隆精神’的主動力是獨立後的新印度和解放後的新中國首次登上國際舞臺,想把世界引導到一個和平公允的新地帶去。今天,印度和中國正在進入國際舞台中央地段,正在努力拓寬自己的國際空間,致力於打造和平公允的國際秩序,和當年萬隆會議的背景頗有相似之處。

譚中強調,60年後在萬隆會議故地重新召開新萬隆會議意義重大,這次會議將會幫助我們認識中印兩大悠久文明應該緊密團結。他說,中國和印度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文明國綠洲,但被我們世界的“民族國沙漠圍困。“民族國沒有兄弟國家概念、視鄰國為競爭對手與潛在敵人,這種思想毒素不斷侵入中印關係發展。因此紀念萬隆會議就應該認真清除“民族國毒素的侵蝕,把中印兩個“文明國完美地建設起來,作為國際典範,改造世界秩序。

譚中把“萬隆精神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提倡和平共處;二、號召亞非人民擺脫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壓迫,成為獨立國家;三、號召全世界弱小國家、民族團結起來,建立新的國際秩序。

在譚中看來,萬隆會議會議提出的“十項原則,其源頭便是1954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造並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尼赫魯的發起與周恩來的積極支持下,這“五項原則 在萬隆會議上翻了一番,變得更為詳細具體,又加上對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強調。

譚中認為,不少印度與西方的評論者喜歡帶著“政治博弈的黃疸病眼光把周恩來說成是萬隆會議的最大贏家,甚至認為尼赫魯被周恩來“耍了。這種觀點十分有害。在萬隆會議上,尼赫魯與周恩來一直顯示出志同道合:尼赫魯熱情地把周恩來介紹給各國領袖,周恩來在會上對尼赫魯的主導地位進行配合,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不愉快的場合。 尼赫魯對中國一直懷有特殊的情感,正是在尼赫魯總理的親自關照下,譚中才得以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聘為德里大學中文教師。多年來譚中一直在印度推動中文教學和中國問題研究,曾經培養了大量印度的中國研究專家以及外交官。 作為長期居住在海外的華人,譚中特別評價了“萬隆精神對於海外華人的意義。他認為,“萬隆精神的一大亮點就是新中國政府端正了數千萬海外(尤其在東南亞國家)華人對“祖國與“居住國的關係。周恩來在會內外發表的言論鼓勵他們對“居住國毫無保留地表示“忠誠。他同時宣佈中國新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拔掉了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兩國關係的一根刺。

譚中說,印度與國際評論者經常帶著羨慕的情調指出,海外華人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大力向中國的發展事業投資,為海外印裔所不及。這也應該算是“萬隆精神的光輝照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