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9日公布三季度GDP按年率大增33.1%,白宫经济学家拉沃格纳(LaVorgna)称赞这代表着美国经济的“V”形反弹。但实际上,美国经济正在上演的是一场“K”形复苏,远没有数据看上去那么乐观,反而意味着经济和社会更大的分化。
冰火两重天
美国目前的经济是典型的冰火两重天,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大型科技公司以及高薪专业人士似乎已经适应“疫情经济”,甚至比以前的日子更好过,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高薪就业岗位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对于他们来说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低收入群体则是另一番景象,与疫情前相比,低薪(年收入低于2.7万美元)岗位已经流失20%,而且未见恢复的迹象。所以,对当前经济复苏最形象解释就是,一部分人在上楼梯,而另一部分人则在下楼,构成了一个大写的“K”(下图),也就是很多专家称的“K”形复苏。
分化的原因在于,低薪人群主要从事服务业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很难再恢复工作。行业影响从股价上可以一目了然。截至上周,过去12个月美股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是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公司,最差的是美国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商西方石油公司。道琼斯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能源行业的收入缩水约1607.5亿美元,科技公司的收入增长了314.7亿美元。大家虽然一起进入衰退,但高科技、软件服务、零售等行业触底后快速反弹,而旅游、娱乐、酒店、食品等行业仍在探底(下图)。
图片来源:美国商会
经济衰退还给不同规模的企业造成了非对称打击,小企业目前境况最差。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与疫情前相比,小企业的总收入下降了23%以上。问题是,小企业解决了美国私营部门一半以上的就业,特别是服务业岗位。联邦政府已经花费了近5000亿美元为小企业提供补贴和贷款,但是仅将就业率提高了2.4%,这意味着每拯救一个岗位,就要花费纳税人37.7万美元,可谓是“昂贵的救赎”。
另一块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则暗示着变局后的财富再次集中。
据房地产经济网站Redfin统计,第三季度,美国豪宅销售同比增长41.5%,是自2013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中等价位房屋的销售额仅增长了3%,经济适用房的销售额则下降了4.2%(下图),显示“疫情经济”对穷人的打击更大,也赤裸裸地展示着富人的财富增值。据《福布斯》最新统计,美国最富有的400人身家已达到创纪录的3.2万亿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400亿美元。前20人的财富总和为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1%。(注:豪宅通常指各地市场售价最高5%的住宅)
** 财富转移加剧代际分化**
“K”形经济复苏影响的不仅是行业,更是财富的分配,导致代际差距越来越大,这为美国社会变革埋下了更深的伏笔。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1981年至1996年之间出生的“千禧一代”已成为美国劳动力的最大组成人群,他们占总劳动人口的35%,但是仅占有4.6%的财富。相比之下,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控制着美国53%的财富(下图)。这并不单纯是因为老年人比年轻人积累了更多财产。1989年,婴儿潮一代的年龄与当今千禧一代的年龄相仿,但当时他们却占有美国21%的财富,几乎是目前同龄人的五倍。这意味着,三十年来,财富一直在向某些人群集中,并固化下来。
富者越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如果单看股票涨势,美国股市肯定是最早走出经济衰退的。三大股指从5月份起就再次开启了疯狂上涨模式,与实体经济分道扬镳,成为“K”形复苏的典型标志。
但是,千禧一代“完美错过”了过去几个月,乃至十年来美股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机会,因为他们的证券投资资产(证券及投资基金)仅占总量的2.2%,而婴儿潮一代的证券投资却占到55.3%(据美联储数据)。
不仅如此,千禧一代的负担也远比前辈沉重。在1980—1981学年期间,美国私立大学学费相当于如今的1.7万美元,公立大学为7900美元,包括学费、杂费和食宿(据美国大学理事会)。但到了千禧一代上大学时,学费已经大幅上涨。2019—2020学年,相应的费用已经比20世纪80年代翻了两倍以上。这导致4400万美国人背负了1.6万亿美元学生贷款,大多属于千禧一代和更年轻的“Z世代”。而且,美国19至34岁成年人也是没有医疗保险最多的一群人,这使他们在疫情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财富分配的角度衡量,婴儿潮一代是“人生赢家”,而千禧一代则是“失落的一代”。6月以来,大量年轻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白人加入抗议活动,一方面是反对种族歧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他们要求改革现行社会制度的欲望强烈,也是左翼最坚定的基层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千禧一代及之后的年轻人种族构成更多样化,到2030年,50岁以下的美国人中,白人所占比例将下降到49.7%(据布鲁金斯学会)。因此,目前持续加剧的代际分化可能改变美国未来的政治版图。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威廉·弗雷认为,与上世纪六十年开创民权立法的社会运动不同,今天的运动发生在根本性的人口结构转变之际。多样性不仅是年轻人的未来,而且是美国的未来。(央视记者 王逢治)